2019年12月以來,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會議精神接踵而至。近年來,銀行金融機構經紓困民企、小微取得顯著成效,但因綜合實力、資金成本、技術手段等差異,中小銀行在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時仍面臨優質客戶獲取、成本收益平衡以及有效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壓力。
近日,《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在北京調研時了解到,光大銀行(601818,股吧)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深耕細分市場,通過專營機構精準營銷客戶,有效延伸普惠金融觸達性。此外,該行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在獲客方面,實現批量化與優質化兼容,在支持企業發展和實現自身收益之間尋找平衡。
專營機構對焦目標客戶
在支持民企、小微等普惠金融業務中,國有大行因綜合實力強、資金成本低、技術先進等往往占據主動性和優勢,而股份制中小銀行面對大行的強勢競爭難免會經歷“擠出效應”。
光大銀行黨委委員兼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曲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應打造分類分層差異化的普惠客群建設和服務機制。針對普惠金融特點,加強市場規劃,細分普惠客群,將普惠客戶按照行業、規模、風險特征等要素進行分類分層,實現批量開發,形成針對小微、‘三農’、科技等重點領域普惠客戶的營銷指引和服務方案,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業務渠道,不斷延伸服務觸角。”
記者從光大銀行北京分行了解到,西直門支行為該行普惠金融專營支行,海淀支行成立了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海淀中小企業信貸中心,為具有成長性和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專業的金融支持。
“對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高成長性、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在充分考慮企業的行業特征、發展階段、經營狀況等因素的基礎上,對其貸款進行差異化定價,降低利率水平,并結合國家各項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有力、實惠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有效控制融資成本,切實減輕財務負擔。” 光大銀行海淀支行負責人表示。
北京天工科儀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工科儀”)是一家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公司絕大部分員工是技術研發人員,其創始人為中科院某所所長助理,后離職創業。在初期的技術積累階段,主要工作聚焦在技術研發、系統建設等方面,而在財務方面,該企業面臨資金特別是現金流壓力。
海淀支行負責人告訴記者:“海淀支行客戶經理走訪后發現該企業技術能力強,科技含量較高,有一定發展空間。支行隨即聯系擔保公司及光大證券(601788,股吧),擬從股權及債權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企業也欣然接受。再次走訪后,銀行、擔保公司及證券公司組成的聯合營銷團隊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公司治理及企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為企業出謀劃策。”
此外,記者從另一家企業——北京華電光大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企業致力于大氣污染物治理,是華北電力大學貫徹產學研一體化而參股的環保高新技術企業。與天工科儀類似,該企業也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政策支持的行業,但在融資方面經驗較少。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光大銀行在得知其有融資需求后,第一時間上門進行服務。光大銀行的服務小組由西直門支行公司金融業務主管行長帶隊,參與人員有支行個貸中心主任、公司金融客戶經理,其根據客戶的經營情況、上下游客戶和融資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了專門的金融服務方案,為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出謀劃策,并指派專人負責公司的融資業務推進落地。”
科技助力供應鏈金融
延伸普惠金融觸達性,批量化獲客十分關鍵。記者了解到,光大銀行西直門支行在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交易協調中心(以下簡稱“國糧中心”)接觸過程中了解到該中心會員企業在政策糧交易過程中有短期快速的融資需求。
“獲得該需求后,我們積極進行業務創新探索,針對合同履約環節設計推出了‘陽光e糧貸’融資產品。該產品成為我行首個全流程在線化、且實現‘秒批、秒貸’的對公授信產品。”西直門支行負責人告訴記者。
小微企業授信業務本身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那么銀行是如何做到“秒批、秒貸”?光大銀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部負責人表示:“我行與國糧中心緊密合作,通過數據系統對接,對授信客戶的經營歷史進行分析研究,并與國糧中心建立貨權監管、資金監管等多元化的風控措施防范信用風險。‘陽光e糧貸’通過系統對接及科技技術手段確保基礎交易真實、信貸資金全流程監管可視,從而大幅降低小微企業授信準入門檻,項目項下小微企業融資觸達率超90%。”
此外,提高業務效率成為普惠金融有效觸達這一客群的關鍵。西直門支行負責人表示:“依托政府平臺資信、真實交易場景及風險特征提煉,通過模型審批與流程整合,實現了授信審批、貸款發放的系統自動化,業務處理效率提高數倍,‘受理、簽約、審批、放款’全流程周期由三天縮短至十分鐘。”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