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份突然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原本屬于消費、出行的“春節”旺季帶來重大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預期。經過春節假期的積累醞釀,國內金融市場于2月3日開市首日產生劇烈波動,金融市場下挫明顯,市場情緒集中徹底釋放。浦發銀行(600000,股吧)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蔡濤表示,鑒于市場層面價格預期已反映到位,待短期沖擊完全消化以后,經濟增長穩中向好的長期趨勢不變。
一、疫情僅會對宏觀經濟產生短期沖擊
回顧“非典”疫情時期的經濟走勢可以發現,2002年上半年開始,經濟已出現明顯上行態勢,但受到“非典”疫情爆發的影響,經濟上行態勢在2003年戛然而止,2003年各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這說明GDP增速在疫情爆發后的第二季度較前一季度下降2%,但在疫情結束后的第三季度,迅速企穩并恢復上漲趨勢,并隨后保持相同增速。
與“非典”疫情相比,我國各省市針對此次疫情防治啟動工作更加迅速及時,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防治迅速開展。更加迅速的防治工作意味著此次疫情能在更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于經濟發展、金融穩定的沖擊。從受疫情影響的經濟結構來看,主要體現為對第三產業的沖擊,由于當前第三產業的GDP占比為54%,已成為我國經濟結構中占比最高、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第三產業也將具有較“非典”疫情時期更強的抵御沖擊能力和更快的自我恢復能力。
二、疫情導致物價階段性回落
PPI延后回暖。受“非典”疫情影響,2003年3月-6月PPI環比為負,疫情結束后,PPI環比迅速恢復為正。預計本次疫情將延緩本輪PPI同比回暖趨勢,PPI從去年10月開始已展現顯著回暖趨勢:PPI同比從去年10月份-1.6%回升至12月份-0.5%,PPI不斷回升表明我國工業品價格不斷回暖以及工業企業復蘇,盡管疫情可能帶來短期內的工業品價格下跌,但無法改變我國工業企業生產復蘇趨勢。
CPI全年走勢平穩。“非典”期間CPI同比下行,由蔬菜供給沖擊結束后價格高位回落導致,非食品價格總體保持平穩。預計本次食品價格受疫情影響有限,春節期間受到防控疫情措施影響,部分食品出現短期供需失衡,價格小幅上行,但通過有效保障措施,食品價格將回落至疫情發生前,隨著今年二季度豬肉出欄量的增加,豬肉價格也將迎來回落,未來CPI將保持相對平穩走勢。
三、宏觀政策更加傾斜“穩增長”
面對疫情所可能帶來的短期沖擊,監管部門已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方面通過政策手段加強疫情防控,另一方面通過金融工具對沖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
全面部署。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發〔2020〕29號),對于疫情可能給企業、投資人、金融機構、交易清算系統等造成的影響做出全面部署。
保持流動性充足。監管部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將向疫區提供總計3000億元的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為應對2月3日開始首日的市場波動,央行開展1.2萬億的流動性投放,比去年同期多出9000億元,極大地穩定市場信心。
確保各類市場運行平穩。銀保監會表示,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進一步增加理財子公司數量,穩妥有序開展存量資管業務整改工作,對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負債匹配情況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30%上限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上述前瞻性政策措施,預計會對穩定市場預期起到有效支撐作用。
由此判斷后續宏觀政策將更大幅度向“穩增長”傾斜:鑒于總量財政政策受到當前財政收支約束,結構上將會定向對受疫情況影響嚴重的行業、地區和群體傾斜。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管理不放松的背景下,專項債作為唯一的抓手,擴充額度的概率較大。貨幣政策將會賦予更高的權重,著力點是緩解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流動性壓力,具體包括:維護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合理穩定,預防企業經營活動中斷導致的資金鏈風險,以及配合地方政府的專項債發行等。當前央行貨幣政策調節工具充足,未來視疫情發展影響情況可能進一步出臺放松政策。
四、市場調整到位后存在交易機會
固收市場方面,近期市場邏輯重心已經由節前寬松流動性與機構配置需求轉變為疫情對經濟沖擊的影響。從固收市場表現來看,2003年“非典”疫情導致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約30bp。截至2月3日收盤,此次疫情導致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下行幅度合計已經超過25bp,可以認為固收市場收益率調整幅度已比較到位。2月4日,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上行5bp,市場的走勢也反映出人們情緒的好轉,同時從側面反映出市場認為前期收益率下行已經調整到位。考慮到后續政策發力穩定增長效果逐步顯現,市場收益率走勢將逐步消化疫情帶來的影響。
權益市場方面,受到疫情影響以及市場投資者出現的恐慌情緒,權益類市場勢必會面臨一定幅度的短期沖擊。但由于疫情對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業績沖擊僅限于1-2個季度,因此疫情對權益類市場很難形成長期影響。在開市首日,A股整體下跌超過7.5%,在下跌過程中,北向資金流入約200億元,充分體現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整體來看,目前A股公司估值水平仍然合理偏低,短期市場沖擊對于代表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優質公司,例如消費、科技、醫療服務等行業將會提供較好的中長期布局機會,疫情事件平息后有望迎來修復性反彈,疫情影響僅限于短暫地一次性沖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