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柯瑾/北京報道
2020年
銀行闖關資本市場熱情不減。2月7日,湖州銀行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銀行A股IPO候場數量再擴容。
招股書顯示,湖州銀行擬在上交所主板公開發行不超過3.38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從經營情況看,湖州銀行近年來利息凈收入、凈利潤、資本充足和資產質量方面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但從營業收入結構看,該行大部分營收來自利息凈收入,中間業務收入連續3年為負值;從貸款行業看,截至2019年9月30日,該行投向前五大行業的貸款占全部公司貸款的88.67%;從貸款分類看,該行保證貸款占比相對較高。
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湖州銀行資產規模為645.61億元,有“浙江最小城商行”之稱。《中國經營報(
博客,
微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多家銀行上市進程有所推進,其中不乏“輕量級”的小型銀行。業內人士認為,登陸資本市場可以幫助銀行補充資本、提高知名度、完善公司治理等等。
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負
根據招股書信息,湖州銀行利息凈收入貢獻了主要的營業收入。2019年1~9月,該行利息凈收入為13.03億元,營業收入為13.16億元,利息凈收入占總營收比重高達99%。同時,非利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持續為負值。招股書顯示,2019 年1~9月、2018年、2017年,湖州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為-0.98億元、-1.00億元、-0.71億元。
“中間業務凈收入為負值系會計處理結果,對本行經營無實質性影響。” 湖州銀行方面回應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行中間業務收入組成主要有:結算業務收入、理財業務收入、代理業務收入等,中間業務支出主要有網貸平臺費支出、結算類業務支出、
銀行卡業務支出等。我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主要包括我行開展網貸業務、結算類業務、銀行卡業務等支付的相關費用,我行于2016年底開始開展
互聯網貸款業務,該業務的平臺服務費系根據貸款規模按比例收取,隨著我行合作互聯網貸款業務規模的逐步增長,我行支付給各合作平臺的手續費也相應增長。同時,自2019年4月1日起我行對客戶電子渠道的業務手續費進行了全部減免,減少了中間業務收入。”
其實,不僅湖州銀行,2020年來披露同業存單計劃的中小銀行種多存在利息凈收入占比高的情況。談及原因以及對銀行經營的影響,興業研究策略分析師郭益忻表示:“中小銀行傳統上以存貸業務為主,在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端主要是信貸業務,負債端主要是存款業務,故而收入體現形態為利息收入,前些年,同業業務興起,資產端同業投資、負債端同業存單等同業負債占比提升,但獲取利息收入的本質依舊不變。利息收入占比高,相應地,收入來源單一,緩沖余地就小,現階段資產規模擴張受限,利率市場化沖擊息差,收入增長就難以為繼。” 對銀行而言,收入固然重要,但結構更重要,那么針對營業收入高度依賴利息凈收入的情況,中小銀行應如何改善?郭益忻認為:“應當切合自身實際地發展包括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交易等在內的輕資本占用的業務。滿足當地居民、企業不斷增長的財富保值增值需求。”
從信用風險角度看,湖州銀行不良貸款率呈下降趨勢,2017年、2018年、2019年1~9月,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06%、0.66%和0.58%,且2019年9月末,撥備覆蓋率達到660.03%。雖然整體不良貸款率較低,但從個別貸款行業投向看,近年來該行
房地產行業不良率處于較高的水平,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9月末分別為25.41%、7.00%、6.96%、4.80%。
關于房地產貸款情況,湖州銀行方面認為:“我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僅來源于個別企業,通過積極的清收措施,使得該行業貸款的不良率呈現逐期下降的趨勢,屬于合理范圍。我行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行業政策,限制房地產貸款規模,并采取名單制管理,以保持房地產貸款規模及質量穩定。”
貸款結構受關注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除收入結構等經營情況外,湖州銀行貸款業務結構也受到關注。
招股書中提及,湖州銀行貸款行業集中度較高,截至2019年9月30日,該行投向前五大行業的貸款占全部公司貸款的88.67%,前五大行業為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和建筑業,其占比分別為43.44%、14.65%、11.81%、11.60%和7.18%。
對于此問題,湖州銀行方面表示:“上述行業規模及客戶體量通常為商業銀行共同的主要貸款投放領域。且上述行業均為國家及監管部門鼓勵支持的實體經濟領域,特別是制造業本身有許多細分行業,我行在貸款投放中做好了行業結構風險的調節與控制。”
其實,對中小銀行尤其是
地方性銀行來講,貸款行業集中是常見的問題。近期,據媒體報道,新疆匯和銀行日前向港交所遞交了聆訊資料。與湖州銀行類似,匯和銀行也屬于“輕量級”銀行,截至2019年9月30日,總資產規模不到300億元。從匯和銀行對公貸款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且批發和零售業對公貸款客戶大多數為棉花產業價值鏈中從事經營的小微企業。與此同時,該行向棉花產業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的貸款為人民幣96.88億元,占貸款總額的64.4%。關于貸款行業集中問題,記者也聯系到匯和銀行,但其表示近期不便回應。
此外,除行業分布外,從湖州銀行貸款類型看,該行有擔保的貸款占比較高,截至2019年9月30日,信用貸款、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分別為57.05 億元、123.33 億元、139.68億元和17.07億元,占該行貸款和墊款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6.92%、36.58%、41.43%和5.06%。
談及為何保證貸款余額和占比均較大時,湖州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行業角度來看:我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貸款客戶部分為國有企業,信用評級一般較高,較多采用保證的擔保方式。保證貸款的余額波動不大,占比已在逐年下降。在招股書的報告期內,我行保證貸款余額基本保持穩定但占比逐年降低,保證貸款的增長速度低于采用其他擔保方式的貸款,主要原因系我行加大了抵、質押貸款的營銷力度。且我行保證貸款的不良率分別為0.72%、0.82%、1.08%及1.83%,報告期內我行保證貸款的不良率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湖州銀行為我國首家采納“赤道銀行”的城商行,在經營方面有獨特的打法。湖州銀行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介紹了該行綠色金融業務的推進及對其上市工作的影響。“我行以‘資產質量精良、綠色品牌鮮明、業內一流的綠色銀行’為目標,謀劃綠色金融發展路徑及上市路徑,完善制度體系,推進全方位升級,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力爭實現綠色金融管理常態化、綠色金融業務全面化、綠色銀行品牌化,成為首家以‘綠色金融’為特色實現上市的小型城商行。”
(責任編輯:馬慜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