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過去,北京地區哪類金融機構數量發生變化最大?哪類機構在數量遞減的同時,卻實現了實收資本的逆向增長?北京的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家?股權投資方面,北京的表現如何?北京金融監管局“亮家底”。
新京報訊(記者 黃鑫宇)2月27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下稱“北京金融監管局”)發布了兩份最新統計數據,分別為“2019年度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數據”與“2019年度全市金融運行情況”。
結合2019年前三季度的數據,記者看到,北京地區交易所數量降幅最大,截至2019年年末,京籍各類交易所的數量為31家,較去年第一季度時減少了14家。而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北京主體表現活躍。2019年北京新增47家上市企業,其中在境內市場上市29家,境外上市18家。截至2019年末,北京新三板掛牌公司存量1187家。
自2018年11月8日,北京金融監管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對外正式履行職責以來,北京轄區內的小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7類機構,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地方各類交易所等4類機構,正式歸口至北京金融監管局的監管范疇。
而北京地區2019年“7+4”類機構統計數據的變化,主要體現在“2019年度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數據”及2019年前三個季度曾披露的數據中。
首先,在過去的一年,北京地區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四板”)、融資性擔保機構以及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三類機構的數據變化,呈現出增長態勢。
截至2019年12月末,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四板”)累計掛牌展示企業數量為5149家,累計融資額為355.71億元。而5149家的數量,較年初增加了317家之多。
不同于區域性股權市場,北京融資性擔保機構在絕對數量上呈現為遞減,但在實收資本方面則較去年的第三季度實現了逆向增長。截至2019年末,京籍融資性擔保機構數量為62家,較去年第一季度減少5家,較去年第三季度也減少了3家。但去年年末,北京地區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實收資本為594.93億元,環比增長了0.49%。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又稱地方AMC,是經中國財政部和銀保監會批準,由各省級人民政府設立或授權設立,從事本區域內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的專門機構。截至2019年年末,北京地方AMC的數量與注冊資本分別變更為2家與22億元。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是,繼北京市國通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后,2019年11月由北京金控集團控股、京東數科等參股的北京地區第二家地方AMC——即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落地。
其次,在機構數量減少方面,則主要體現在小貸公司、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以及交易所四類機構上。特別是北京地區的交易所,截至2019年年末的數量為31家,較去年第一季度時減少了14家。
京籍小貸公司則較2019年第一季度的133家,減少了3家。融資租賃公司的數量,三個季度連續定格在227家,但在2019年第四季度時減少了11家。截至2019年年末,北京地區商業保理公司數量為63家,較去年第一季度減少了1家。
再次,典當行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在2019年連續四個季度的數據比較中,成為北京地區7+4類機構中,保持不變的兩類。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9年10月以來,銀保監會分別發布了《關于印發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補充規定的通知》(2019年10月23日)、《關于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2019年10月31日)以及《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2020年1月8日),加強了地方金融監管對融資擔保、商業保理及融資租賃三類機構的指導,并建立對偏離主業、無序發展的機構,實行規范、清理的管理制度基礎。再加上即將正式落地的《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可以預知,2020年度將成為北京地方管理條例或細則密集出臺的年份。
另據同日發布的北京地區“2019年度全市金融運行情況”披露,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北京主體表現活躍。
2019年北京新增47家上市企業,其中在境內市場上市29家,(含科創板上市12家),融資規模為686.67億元;境外上市18家,其中香港10家、美國8家,共計融資195.87億元。截至2019年末,北京新三板掛牌公司存量1187家,全年募集資金43.54億元,占全市場融資規模的16.5%。
北京股權投資市場,在2019年內則呈現低位運行狀態。同樣據“2019年度全市金融運行情況”披露,投資方面,2019年北京市股權投資市場投資案例1998起,同比下降30.5%,投資金額1857.94億元,同比下降42.5%。北京投資活躍度雖有所下降,但仍居全國首位。退出方面,2019年北京市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570筆退出事件,同比下降2.7%。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