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有空間,工具充足。
“我國金融體系的運行總體平穩,金融市場預期穩定,貨幣信貸平穩較快增長,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也為全球經濟金融的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央行副行長陳雨露3月2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積極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國內經濟金融穩定的基石。目前,隨著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的控制,企業走向全面復工復產,各項經濟數據正邊際改善。
在這場“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關情況”的發布會上,來自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的相關負責人回答了社會關切問題,為國內復工復產環境和金融市場保持穩定,派下定心丸。
總體而言,我國宏觀政策有足夠的空間,且工具充足。各部門正通過疏通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國際、國內融資市場,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解決融資難題。貨幣政策方面,在落實好前期結構性政策的同時,將分階段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始終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同時,繼續推進貸款報價利率LPR的改革,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不斷下行。
疫情防控是穩經濟金融的基石
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暴發后,中央及各級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應急措施,社會各界積極響應,迅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截至3月22日,全國現有確診病例僅存5911例,累計確診病例穩定在8萬人,其中累計治愈多達7.2萬人。與此同時,海外疫情蔓延聲勢洶洶,歐洲、北美等地區確診人數快速增長,有的國家致死率居高不下。
受疫情影響,美國三大股指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里下跌30%左右,歐洲和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股市都遭遇同樣幅度的暴跌。與境外市場相比,我國金融市場總體比較平穩,A股市場展現出了比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陳雨露認為,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國際市場動蕩考驗。
從人民幣匯率來看,國際外匯市場出現了較大波動,人民幣匯率雖然也有一些波動,但總體上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歐元對美元的貶值幅度是4.7%,英鎊對美元的貶值甚至超過了12%。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幅度僅有1.8%,綜合算下來,對一籃子貨幣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反而升值了4.75%。
“未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預計還是在1:7附近上下波動,有貶有升,繼續雙向浮動。”陳雨露判斷,“從長期來看,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產復業率持續提升,對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會形成有力的支撐。”
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看來,由于境外主要經濟體已經進入零利率或負利率區間,拉大了與境內的利差水平,從而增加了人民幣在全球作為資產配置的價值和吸引力。并且,隨著匯率市場的成熟度持續提升,能夠更好地防范和應對跨境資金流動的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是否已經演變成一場新的國際金融危機呢?
陳雨露認為,目前作此斷定為時尚早,許多國家都已經針對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陸續出臺了應對措施,效果有待觀察。
他表示,國際金融危機有三個特征:是否存在國際金融市場跨市場的持續的恐慌性下降;是否出現大量的金融機構特別是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倒閉;全球的實體經濟運行是否受到了嚴重破壞。國際市場動蕩也會通過這三個傳導渠道影響到境內市場。
“從實際情況來看,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發生之后,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高度的穩定性,波動幅度很小。市場預期穩定正常,宏觀政策的空間和工具儲備也是充足的。”陳雨露表示。
在他看來,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正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因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領域的推進,以及金融業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的成效,都大大增強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二是金融市場果斷如期開市后平穩運行,各類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也安全穩定,大大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三是疫情發生之后,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快速有效到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地區和中小微民營企業,給予了大力度的精準支持,穩定了經濟。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機構的貸款損失準備金超過6萬億元,應對未來風險的資源充足,撥備覆蓋率達到181%。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14.6%,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則達247%。
復工率超90%,經濟正在邊際改善
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主要經濟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仍然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
隨著疫情在國內得到初步控制,企業逐漸復工復產,目前來看,各項數據邊際改善。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介紹稱,3月上旬已經有98%的上市公司復工,中小企業情況也較為樂觀,3月上旬員工返崗數量超過80%。
發改委近日表示,除湖北等個別省份外,全國其他省(區、市)復工率均已超過90%,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西、重慶等已接近100%。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發布會上表示,最近企業的賬戶活躍度明顯提升,企業資金的往來、資金的周轉速率都明顯加快,3月初小微企業賬戶動賬率比2月下旬提高了29個百分點,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經濟的活躍度開始逐步恢復。
陳雨露也表示,目前從3月份以來所掌握的支付結算的數據,包括存貸款的數據動態來看,實體經濟持續向好,估計在第二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會出現顯著改善。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比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附近。
復工復產前后,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收入斷檔的問題,亟需資金以解燃眉之急。除了通過調節貨幣閘門來釋放流動性,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也提出相應對策,打通企業直接、間接,境內、境外多個融資渠道。
陳雨露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指導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設立了債券注冊發行的“綠色通道”,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在發行環節方面提供快速服務,另外,還延長了注冊和備案的有效期限,同時減免債券發行的登記、交易和托管方面的有關費用。
2月份,企業在銀行間市場合計發行債券總額7500億元,規模超過去年同期的2倍。同時,對有需求的企業開展債券的展期、置換等工作,提前化解違約風險。2月份以來,銀行間市場已經有大概51億元的債券完成了多元化的處置。
“疫情的發生并沒有直接導致我國債券市場違約率的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外部沖擊也沒有帶來我國債券市場的巨大波動,我國債券市場目前總體是運行平穩正常。”陳雨露在發布會上稱。
他表示,下一步央行會繼續密切關注受影響較大的傳統服務業、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交通運輸一級產業鏈、核心企業的經營的情況,繼續完善債券違約的處置機制,維護市場穩定的同時,為疫情防控和復產復業提供更有力的直接融資支持。
除了境內市場融資,一些中小企業也通過境外銀行、關聯公司等渠道借用外債。近日,外匯局將全口徑外債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由原來凈資產的2倍提高到2.5倍,拓寬了企業利用境外資金的空間。
宣昌能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初步測算來看,這次調整可為企業帶來幾百億美元的融資支持,將有助于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多渠道籌集資金,降低財務成本。特別是當前境外市場的政策利率水平普遍處于低位,更有利于企業從境外融資。
貨幣政策有空間、工具充足
在國際疫情擴散蔓延之后,世界各國都在出臺增加流動性以及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各項措施。以美聯儲為首,大部分國家央行都相繼較大幅度降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也受到國際國內市場的關注。
尤其是在3月16日降準之后,中國央行并沒有如市場預期繼續下調中長期政策利率,LPR和上月持平。市場對于進一步寬松的預期落空。
陳雨露表示,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注重靈活適度,要根據疫情的發展來把握好政策出臺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但總體上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要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可以允許M2和社融增速略高于名義GDP增速。
招商證券(600999,股吧)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M2和社融增速略高于名義GDP,應該算是相對寬松,只是說’略高’,總體還是穩健。”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提法與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是一致的,表示貨幣政策在加大逆周期調節的背景下,可以更寬松一些。
對于市場所擔心的因物價水平高企而掣肘貨幣政策寬松,陳雨露表示,我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者長期通縮的基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民經濟復產復業持續到位,短缺商品的供給、深度生產會逐漸跟上來。物價整體的形勢將會逐漸趨于緩和,預計在二、三、四季度會出現逐季下降的態勢。
陳雨露稱,貨幣政策既要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同時又能夠防范信用收縮的風險,和經濟下行出現疊加共振,正確地處理好穩增長、防風險和控通脹的綜合平衡關系。
“隨著全球重啟量化寬松以及國內通脹水平逐漸回落,利率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但是總原則是更加靈活適度。”溫彬對記者稱。
推動LPR改革不斷降低貸款市場利率
對于市場關注的是否降息,陳雨露在發布會上也給出了表態:要繼續推進LPR的改革,引導貸款市場利率的不斷下行。
“進一步調降LPR,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這是比較明確的方向。”謝亞軒對記者稱。
何時降?謝亞軒認為,央行的政策調整至少要考慮實體經濟的恢復情況、對資金的需求情況,要綜合衡量貨幣的供給端和需求端是否匹配。
溫彬對第一財經表示,從央行的表態來看,目前階段還是要更好地將已經出臺的結構性政策落到實處。對于價格型工具的使用還要把握適時適度。但方向很明確,要通過LPR改革,打破貸款利率隱形下限,讓銀行不斷提高風控水平,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進一步讓利于實體經濟。
陳雨露在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時指出,3月20日LPR雖然沒有下調,但市場利率下限已打破,市場利率也在往下走了。
2月份,一般貸款利率為5.49%,已經比LPR改革之前下降了0.61個百分點。此外,超過5000家企業享受到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平均利率1.26%,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的利率水平也明顯低于國務院4.55%的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央行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快速反應,積極采取了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有針對性地扶持疫情重點保供企業以及面臨融資難題的中小企業。主要包括,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增加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給予政策性銀行3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額外給股份制銀行定向降準,共釋放5500億元流動性等。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陳雨露表示,以上政策將會繼續用好、發揮好作用,今后始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要特別對產業鏈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民營中小微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