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公布金融委會議內容,還是在今年1月7日。
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據中國政府網4月8日消息,4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總結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展,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提出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中小微和民營企業、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防范境外風險向境內傳遞等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公布金融委會議內容,還是在今年1月7日。
公告顯示,新冠肺炎暴發以來,金融委把支持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先后召開十次會議。確定“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的工作方針,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堅持股票市場正常開市,拓寬企業低成本融資渠道,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區域、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復工復產,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大局。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2月3日金融市場開市以來,金融監管系統已先后推出過多項抗“疫”政策,包括兩次降準、萬億量級的公開市場操作、3000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對受疫情影響企業不盲目斷貸抽貸、加強對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等。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還有更多支持政策已在醞釀。
會議強調,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受到疫情嚴重沖擊,經濟金融發展面臨較大挑戰,我國疫情防控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形勢,又處于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下一階段,金融委要扎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恢復常態。
一是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三是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松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四是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增強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五是高度重視國際疫情和經濟金融形勢研判應對,防范境外風險向境內傳遞。
其中,“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并非首次被金融委提出。2018年10月金融委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上就曾指出,資本市場關聯度高,對市場預期影響大,資本市場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要堅持市場化取向,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當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此次疫情期間,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是否會受影響也多次被問及。證監會相關領導表示,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工作不會受疫情影響。證監會將按照已公布的資本市場改革12項重點工作,包括推進注冊制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改進和強化中介機構服務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創造更加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環境等,繼續加大推進力度,努力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