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已有逾800家銀行網點關門營業!這背后透露出什么信息?
要參君
銀行網點快速收縮
5月9日,銀保監網站批復了10家支行和分理處關停。2020年以來,已有逾期800家銀行網點關門。今年1月1日-5月4日,關停的支行達到683家之多,分理處達118家,合計至少801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相較于2上年同期,網點關停增速度有所增加。
從送停類型來看,由于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布點多,所以絕對數量上來看則遙遙領先,但城商行和農商行也都有涉及。
根據復批文件,終止營業后,銀行網點要及時拆除相應標識及標牌,不得對外再辦理任何金融業務。各家網點要妥善處理好善后事宜,也有部分銀行網點分代理處明確表示將并入其他區域的網點。
有銀行人士分析,大城市一個物理網點一年存款1個億才能維持平衡。隨著互聯網渠道高速發展、無接觸服務興起,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渠道依賴的程度快速減弱,減少網點的行為未來還將持續。
特別是由于疫情的影響,為銀行加碼線上布局提供契機,物理網點的改造轉型更為迫切。
聯訊證券的研報顯示,從國外的數據來看,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改革會導致銀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下滑,行業競爭加劇,網點作為銀行最為昂貴的渠道資源,能否實現有效回報將決定銀行的整體績效水平。不過,明顯可以看出,上市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網點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硬件維護成本和設備更新投資需求也在競爭的壓力下大幅被動上升,進一步加大網點的盈利壓力。
“銀行減少物理網點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僅網點減少,單個網點的營業面積也在縮小,過去那種高大上的網點現在已經一點難求。銀行網點根據所在區域、面積、設備數量和員工數量的不同成本有所不同,三四線城市因為房租、員工成本低肯定會大幅低于一二線城市。據我們測算大城市的一般1個億的存款是盈虧平衡線,不過現在息差越來越窄可能不止這個數字了。”長三角一家城商行的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網點大幅減少的背后是銀行人員的縮編
據六大行的年報,2019年年末,工、農、中、建、交、郵共有員工1827891人,2018年這個數字則是1839428人,一年減少11537人。某城商行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6年開始,該行對于柜臺人員的數量就一直減少!艾F在手機銀行非常方便,95%甚至以上的業務都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完成,有些客戶幾年都不會去網點一次!
從目前的招聘廣告來看,銀行幾乎清一色在尋找技術崗位。董希淼認為從這點也可以窺豹一斑,反映出銀行業前臺削減、后臺加重是發展轉型的一個方向。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還會進一步強化,特別是5G時代的到來。
簡單操作崗位人員縮編,科技型人才、管理人才則一直是求賢若渴。
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北京分行副行長楊建華認為,5G時代已經來臨,銀行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拔覀儸F在做兩個事情,一是改造網點,變成智能化,客戶到達網點后,以前最快需要6分鐘,現在1分鐘就可辦完。按照規定,網點還設有柜臺,客戶來到銀行,我們就可以識別出,客戶辦理哪些業務。二是,在支行附近建立起支行的生態,獲悉客戶的生活習慣、需要交易的場景。更重要的是,未來怎樣走入更多的子場景、垂直場景中!
如何轉型及打造智能化網點的未來?
銀行的網點智能化不能不說到“無人銀行”,焦點問題是無人銀行是不是銀行網點的未來?
“無人銀行”曾經驚艷亮相,并給銀行業帶來轟動,這個全程無需銀行職員參與辦理業務的高度“智能化”網點,通過充分運用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數據挖掘等最新金融智能科技成果,整合并融入當前炙手可熱的機器人、VR、AR、人臉識別,語音導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為客戶呈現了一個以智慧、共享、體驗、創新為特點的全自助智能服務平臺。當很多人提出,無人銀行是不是銀行網點的未來?我的結論是真的不一定。也許會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而出現,但是絕對不會成為銀行網點的全部。一年多過去了,無人銀行已經不再有人提起,就說明了這一點。
最后要明確的是,銀行網點的轉型未來到底應該如何轉變:
一是對銀行的物理網點功能進行重新定位。銀行原有的物理網點雖然面臨巨大的轉型,但需要對服務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將原有的主要以柜臺服務為主轉變為線上線下綜合服務為主,使物理網點成為銀行綜合服務的基礎點和支撐點,成為綜合理財、服務演示、服務推介的示范區。
二是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金融服務的場景化。未來的銀行場景化服務是獲客、綜合服務、服務體驗。未來銀行競爭的關鍵是場景與體驗。銀行的物理網點要成為場景化服務的示范區和聚集點,強化客戶的良好體驗。
三是未來的銀行網點服務要有戰略思維。要從戰略上充分利用現實的面對面技術、視頻的虛擬網點與物理網點的有機聯系,實現線下線上營銷和服務、直銷銀行與網點銀行、服務與示范、推廣與演示體驗綜合協同的能力延伸,從而形成綜合的服務能力的提升。
銀行網點的轉型不僅僅考驗的是網點的大小,也不僅僅考驗的是柜臺人員的多少,更不是考驗網點的多少,而是考驗銀行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的戰略能力、綜合整合能力、相互協同能力、技術與人的對接能力,這才是銀行網點轉型的關鍵。
本文來源:四川省城市商業銀行協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行長要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