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良貸款的風險壓力之外,寬信用背景下也存在企業多頭授信、過度融資問題,催生資金“套利”、“空轉”或挪用于限制性領域等。監管人士表示,接下來將嚴查重罰信貸資金挪用、套利行為,確保信貸資金真正流向實體經濟領域;督導銀行做實五級分類,增強風險處置化解和風險吸收能力。 ]
[ 截至2020年4月末,浙江轄內(不含寧波)銀行機構為5萬余家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1.18萬億元。 ]
[ 截至2020年4月末,北京銀行(601169,股吧)業對小微企業新發放貸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14個百分點,單戶貸款規模在千萬元以下的中小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3%。 ]
只有保住中小微企業,才能保住千家萬戶的飯碗,保住經濟增長源頭。
6月4日,銀保監會召開疫情后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北京銀保監局、浙江銀保監局、廣東銀保監局齊聚,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內銀行業保險業助力復工復產情況,以及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相關政策成效。
從數據來看,小微金融“增量擴面、提質降本”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4月末,浙江轄內(不含寧波)銀行機構為1.48萬家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9659億元周轉資金,為5萬余家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1.18萬億元;北京銀行業對小微企業新發放貸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14個百分點,單戶貸款規模在千萬元以下的中小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3%;廣東對超過1300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實行延期,占全國的11%,廣東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64萬億元。
不過,各分局負責人也指出,受疫情影響,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更加復雜多變,防范金融風險面臨新的挑戰。
穩外貿基本盤,金融活水不斷
今年,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外貿企業廣泛面臨接單難、履約難等難題,境外疫情的蔓延使得海外需求減少,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廣東博達科技公司(下稱“博達科技”)也不例外。
博達科技是非洲唯一一家由中國商務部設立的國家級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主要從事快消品、瓷磚、家電、日用等出口貿易,目前在坦桑尼亞、肯尼亞等非洲國家均建立了分公司。
據悉,博達科技的經營鏈條較長,由博達科技通過其香港關聯公司將商品出口銷售到非洲當地的關聯廠商/經銷商,再由當地的廠商/經銷商銷售給終端經銷商,導致博達科技的應收賬款回款周期較長,買方付款風險亦較高。
中國銀行佛山分行了解后,一方面與客戶共同聯動中信保廣東分公司,為客戶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幫助企業規避海外市場風險;另一方面,基于博達科技的出口貿易模式,為客戶提供出口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并爭取了最優融資利率,幫助客戶加快企業資金周轉,規避遠期市場匯率變動風險。截至目前,已為該公司提供了近千萬元的應收賬款融資綜合服務,緩解了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融資壓力。
“加工貿易占廣東外貿總量的1/3,受疫情沖擊也最為直接。”廣東銀保監局局長裴光指出,受國際貿易形勢和疫情影響,廣東進出口貿易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為穩住加工貿易,廣東省政府探索設立加工貿易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帶動更大規模的信貸資金投放。4月末,轄內加工貿易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2.9%。
據介紹,與此同時,廣東銀保監局推動出臺多項金融支持政策及時為外貿企業輸送金融活水。截至4月末,轄內(不含深圳)外貿企業各項貸款同比增長29%,貿易融資量同比增長76%,出口信用保險承保企業戶數同比增長22%;貸款平均利率較年初下降約0.4個百分點,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費率同比下降3.34%。
針對外貿領域,浙江地區則綜合運用外貿融資金融服務工具,加大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小微外貿企業和跨境電商新業態的供應鏈金融支持,保障外貿領域產業供應鏈全球化協同發展。
記者從浙江銀保監局了解到,當地根據電商經濟、商貿流通領域發達特點,針對集聚市場、電商平臺等重點銷售端及商貿物流市場正常運行的金融需求,通過加大供應鏈分銷端和消費市場支持,反哺制造業產業鏈釋放活力。
如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杭州分行爭取總行派駐專門小組支持義烏小商品城(600415,股吧)開展供應鏈金融,以市場商戶、生產型小微企業、電商商戶和外貿型企業為目標客群,研發該行義烏專版口袋財務客戶服務平臺,依托小商品城企業交易及信用信息為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并為義烏進出口貿易產業鏈客群提供專屬離岸賬戶、國際貿易線上結算等服務,可降低企業開設離岸賬戶門檻,幫助減少匯率和費率支出。這一平臺已于4月試點上線,并完成近40戶企業的服務對接。
不良承壓,監管嚴把關
當然,對于銀行保險業來說,除了要加強疫情防控、推動復工復產,又要嚴守風險底線,切實防止金融亂象,誘發產生金融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
由于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后性,市場分析認為,后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
“受疫情沖擊,金融風險確實有所積聚。”裴光介紹,今年來,廣東銀保監局綜合運用核銷、轉讓、追償等方式處置不良超150億元;組建債委會149家,弱化風險約158億元、續貸近百億元。轄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1.18%,比年初上升0.02個百分點,信用風險整體可控。
浙江銀保監局局長包祖明表示,監管明確要求,銀行必須對貸款企業進行認真的穿透、了解企業訂單情況、量化評估每個企業受疫情影響程度,對未來做準確的判斷。“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防止因疫情影響短期受到沖擊以后,一刀切很僵硬、僵化地把一些企業貸款統統打到不良去,這也是出臺延期還本付息的要義所在。”
包祖明認為,因疫情不確定性太大,所以要做出很精準的評估、判斷,對銀行是巨大挑戰。按照延期還本付息的操作規程,由企業提出申請,銀行做出決策,這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企業提出訴求應堅持實事求是,銀行判斷企業管理水平、企業家素質、誠信記錄都很好,如果就因為國外的訂單減少了,或者生產的產品暫時送不出去,這些企業該支持還是要支持。如果預判企業確實不行了,市場化出清、淘汰也要同步進行。
需注意的是,為了讓中小企業資金不斷流,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以及暫時陷入困難的企業發放貸款明顯增多,但這并不必然意味著銀行不良率會大幅上升。
此前,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張展對記者表示,銀行的資產質量與貸前選擇客戶的慎重和處置不良資產的科學方法密切相關。在處置不良貸款時應對癥下藥。“有的企業資金流一時遇到問題,給它貸款展期或許就能活;有的企業是資金成本高、利潤率薄,給它降低資金成本,幫它做一些改善,或許就能挺過去。”
在不良貸款的風險壓力之外,寬信用背景下也存在企業多頭授信、過度融資問題,催生資金“套利”、“空轉”或挪用于限制性領域等。
“監測數據顯示,近期企業發債和票據融資規模上升、成本下降,部分企業一邊通過債券、票據以及疫情期間優惠利率貸款等融入低成本資金,一邊購買金額相近的理財和結構性存款進行資金‘套利’;部分企業疑似將貸款資金挪用至房地產、證券市場等限制性領域,這都是我們今年要采取措施予以監管的重點。”北京銀保監局局長李明肖稱。
李明肖表示,接下來北京銀保監局將嚴查重罰信貸資金挪用、套利行為,確保信貸資金真正流向實體經濟領域;督導銀行機構做實五級分類,充分計提撥備和貸款損失準備,增強風險處置化解和風險吸收能力;密切監測信用風險和重點機構風險,有效防控重大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一底線,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表的行為,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足額計提撥備。疏通不良資產核銷、批量轉讓及抵債資產處置等政策堵點,指導銀行采用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處置,有效應對銀行不良資產反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