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寬信用政策仍在推進,繼續為實體經濟提供較為寬松的信貸環境。
信貸、社融均超預期!5月金融數據透露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增強的信號。
6月10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5月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8%,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為12.5%,比上月提升了0.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新增貸款1.48萬億元,同比多增2984億元。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近期為了打擊資金套利貨幣政策邊際有所收緊,但并不改變信用擴張趨勢,各項寬信用政策仍在推進,繼續為實體經濟提供較為寬松的信貸環境。
M2增速大概率延續上升
隨著前期一系列“寬貨幣”政策不斷落地,市場流動性更加合理充裕。央行數據顯示,5月M2增速維持在11.1%的水平,略低于市場預期;M1同比增長6.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3.4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認為,M1增速由5.5%快速反彈至6.8%,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力有逐漸回升的積極信號。隨著前期各類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落地,以及復工復產進度逐漸接近或達到疫情爆發前水平,M1增速逐漸確認反彈趨勢。
M2漲幅與上月持平,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5月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增加,財政存款新增1.3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251億元,影響了M2增速進一步提高。
“M2增速維持11.1%,主要受到財政存款回籠資金1.31萬億元的拖累,財政存款單月新增規模為2005年以來之最。但事有特殊,疫情期間向后遞延的稅收可能復工復產后在5月出現了集中繳納。”陳冀認為,驅動M2增速持續回升的因素依然顯著。信貸增速的持續攀升,金融機構購債參與直接融資的信用創造擴大等因素都是推動M2持續向上的積極因素。在未來積極財政下和稅款繳納正常化之后,M2增速大概率延續上升步伐。
信貸社融增速持續回升
政府債券供給較多是推動社融增速高位運行的主要因素。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到268.39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比上月提升0.5個百分點。當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19萬億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增959億和14776億元。
具體而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上升主要與人民幣貸款、政府債券和企業債三項指標上升相關。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5萬億元,同比多增3647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14萬億元,同比增加7505億元;企業債凈融資2971億元,同比增加1938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在財政政策不斷發力的背景下,5月份地方債融資較大幅度上升,凈發行量約為1.3萬億元。由于地方政府專項債要求在9月底前發完,預計將拉動三季度社融增速保持高速增長。
隨著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信貸投放也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63.39萬億元,同比增長13.2%,漲幅比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8萬億元,比上月少增2200億元,但比去年同期多增3000億元。
從結構來看,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的增加是人民幣貸款上升的主因。數據顯示,5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45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1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305億元,達到去年的2.1倍。
中國銀行研究院李義舉認為,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增加反映出金融機構不斷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未來隨著投資的不斷修復,人民幣貸款將持續保持高增速增長,尤其是基建領域較強的信貸需求將拉動人民幣貸款增速上升。
居民部門本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043億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增374和418億元。其中,居民短期貸款新增2381億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增101億元和433億元。
溫彬分析,居民短期貸款的穩中有升,也從側面反映了消費的逐漸改善,特別是近期汽車消費的回升,促進了消費貸款需求增加。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4662億元,比上月多增273億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說明前期因疫情被抑制的房地產市場供求開始釋放,按揭貸款需求增加。
貨幣政策將更注重結構化取向
在信貸社融高增速下,近期監管也在規范結構性存款等,打擊資金空轉套利,貨幣政策邊際也有所收緊。
不過,業內專家認為,打擊資金空轉套利,只是短期擾動,并不會改變信用擴張大趨勢。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未來仍需要政策積極寬信用,主動增加信用供給來護航經濟。
同時,在業內專家看來,貨幣政策將更注重結構化取向。此前,央行創設了普惠小微金融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李義舉認為,支持中小企業,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多措并舉緩解流動性的結構短缺,以促進實體經濟不斷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央行5月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定調:貨幣政策的基調會保持穩健靈活適度,流動性供給將略高于實體經濟需要,M2和社融等金融指標增速將明顯高于去年。
“在穩增長、保就業壓力仍大的背景下,偏松調節力度下降并不等于政策轉向。”陳冀認為,年內M2和社融增速仍有較大上行空間,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將持續保持。考慮到金融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時滯,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將出現積極企穩跡象,三四季度經濟增速或將明顯回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