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已有60余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在陸家嘴(600663,股吧)設立了近90家各類外資資管公司,占全國90%以上;全球資管規模排名前10家中,有9家落戶陸家嘴。 ]
當前,上海正不斷向打造資管中心邁進,這也是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部分。
近兩年來,如貝萊德、路博邁、富達、施羅德、瑞銀等幾十家頂級資管機構落戶上海,同時,外資對中國股、債資產的需求也在擴大。“中國在資管行業的開放主要經歷三個階段,從最早允許外資入股境內資管公司,到后面允許外資通過QFII/RQFII額度參與投資中國境內市場,再到批準外資私募以外商獨資企業的模式成立境內全資控股公司并在境內募資。目前,外資已可申請公募牌照。通過這一系列開放舉措,既讓外資深度參與中國市場,也引入了先進的治理、風控、投資理念。”路博邁中國區CEO劉頌日前對第一財經表示。
上海已逐步建成中國的資管中心。下一步,若要進一步成為全球或區域性的資管中心,使得除了中國境內的亞太等地區資金聚集上海,劉頌認為,上海需要打造自己的離岸金融中心,在一定的監管框架下允許資金自由流動,在這一方面臨港新片區將大有可為。
全球資管巨頭聚集上海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60余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在陸家嘴設立了近90家各類外資資管公司,占全國90%以上;全球資管規模排名前10家中,有9家落戶陸家嘴;全國26家獲得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資格(WFOE PFM)的外資資管機構,23家設在陸家嘴。
今年4月1日起,中國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就在當日,貝萊德與路博邁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申請,為第一批遞交申請的兩家外資資管機構。
劉頌表示,“公募基金的框架相對繁復,外資在中國的內部IT系統需要全新且獨立,數據不能同海外母公司共享等,這套體系在設立的過程中需要與母公司和中國監管機構進行諸多溝通。”
就中長期而言,外資瞄準的是中國龐大且尚未被開拓的養老市場。未來若中國公募基金得以全面開拓養老市場,這就意味著資管行業將迎來新發展。
在中國金融進一步開放的同時,是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需求與日俱增,自2018年開始,中國A股、人民幣債券被納入多個國際主要指數,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在岸資產總額達到6.4萬億元(合9000億美元),其中包括1.9萬億元股票、2.3萬億元債券。
臨港助力上海打造區域資管中心
目前,上海無疑已經成為中國境內的資管中心。如何進一步發揮對全球資金的吸附效應,成為能與新加坡或中國香港比肩的區域性、國際資管中心,關鍵就是資金可自由流動、法律體系與國際接軌。
外界認為,臨港新片區大有可為。今年2月14日,《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發布并提出30條具體措施,進一步支持金融開放舉措率先在上海落地,其中臨港新片區的金融先行先試內容引發關注。
在劉頌看來,臨港新片區可以作為上海的離岸金融中心,所有的國際資管中心都有自己的離岸金融中心。
劉頌解釋稱,“如果臨港能在一定的監管框架內允許資金自由流動,則上海將有望真正成為區域性資管中心,對區內資金產生聚集效應,有機會與中國香港、新加坡匹敵。”
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研究員張湧此前提及,未來上海有可能成為“倫敦+紐約”的綜合體,新片區借鑒倫敦打造人民幣和外匯離岸金融中心、陸家嘴借鑒華爾街打造人民幣在岸金融中心,兩者形成互動整體。
就法律體系而言,國際金融法律業務領域資深專家、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葛音對記者稱,市場化、法治化、透明化是國際化的大前提。上海自貿區也在深入推行負面清單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在新一年更是首次躋身全球排名前40,而上海則是權重達到55%的中國樣本城市。這些都為上海打造國際金融、資管中心創造了積極和必要的條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