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農商銀行”)在證監會官網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28.93億股、不低于9.64億股,募資凈額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藍鯨財經注意到,近三年來,上海農商銀行房產按揭貸款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末,該行房產按揭貸款占其個人貸款和墊款總額的比例為75.11%,遠超可比銀行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證監會在今年4月17日公開的對上海農商銀行IPO的反饋意見中也對此進行了問詢,而上海農商行在此次更新的招股書中給出了相應補充說明。
房產按揭貸款逐年增加
房產按揭貸款主要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經營用房貸款。上海農商銀行招股書顯示,房產按揭貸款是該行個人貸款和墊款的最大組成部分。
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該行房產按揭貸款總額分別為837.59億元、907.92億元和985.09億元,占其個人貸款和墊款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5.02%、84.80%和75.11%。
上海農商銀行對此補充說明稱,報告期內,該行房產按揭貸款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為上海市住房貸款需求較大,行業整體趨勢平穩,該行房產按揭貸款總額的增長符合上海市房產市場的發展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7日,證監會公開的對上海農商銀行IPO反饋意見中指出,要求該行對個人貸款產品類型的結構是否與行業一致進行補充,并提到若有差異需具體披露差異原因。
在此次更新的招股書中,上海農商銀行將上海銀行、青農商行(002958,股吧)和渝農商行三家作為可比銀行,進行了個人貸款產品類型的結構對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銀行、青農商行和渝農商行三家銀行的房產按揭貸款占比水平為40.32%,而上海農商銀行遠超該平均水平,高達75.11%。
(圖:上海農商銀行個人貸款產品類型的結構與可比銀行的對比情況 )
上海農商銀行在新招股書中提到,報告期內,該行個人貸款產品類型的結構與可比銀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來看,上海農商銀行個人貸款以房產按揭貸款為主,上海銀行以房產按揭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為主,青農商行、渝農商行以房產按揭貸款和個人生產經營貸款為主。
對于房產按揭貸款占比較高的問題,上海農商銀行解釋稱,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由于上海市經濟形勢較好,樓市較為平穩,房產按揭貸款綜合收益較高,風險相對較低,因此該行在個人貸款投放中加強了房產按揭貸款資源配置。
另一方面,上海農商銀行作為上海市公積金貸款主要委托行,需要滿足繳存人員的購房公積金貸款需求,故帶動了一部分房產按揭貸款業務,同時該行為配合舊城改造、滿足居民的合理購房需求發放了較多的房屋按揭貸款。
有華東地區某銀行從業人士告訴藍鯨財經,房產按揭貸款占比過高對銀行影響較大,房產變現能力相對較差,對于一線城市來說,房價會相對堅挺,房產資產質量比較平穩,但一旦政策或房產市場有變,風險仍然較大。
“現在也說明整體的社會實體經濟比較一般,有錢沒地方投,所以房地產投資比重大。”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各個企業蒸蒸日上,需要大量資金的同時企業資產質量又很好、回收能力比較高的話,一般資金就會投向實體經濟了,“當前來看,好的項目看起來并不多。”其表示。
上海農商銀行在提及與貸款行業集中度相關的風險時也表示,如果未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發生變動,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房地產業不利變化,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度調整或變化,或者該行在地產信貸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均有可能對其房地產相關貸款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對該行的資產質量、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理財業務重視產品凈值化轉型
近年來,銀行理財市場發展迅速,隨著2019年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入局,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也在逐步推進。
從此次更新的招股書來看,上海農商銀行理財業務也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該行理財產品規模分別為883.45億元、1094.93 億元和1302.42 億元。為順應監管要求,上海農商銀行推進產品凈值化轉型,截至2019年末,該行凈值型產品余額529.58億元。
據了解,資管新規發布后,上海農商銀行已按計劃推出封閉式、現金管理類、定期開放式等符合監管要求的凈值型理財產品。與此同時,該行通過發行預期收益型產品來續接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穩定性,并嚴格控制預期收益型產品規模,逐步實現有序壓縮。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銀保監局在去年出具的關于上海農商銀行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現場檢查的意見 (滬銀保監發 〔2019〕171 號) 中指出,該行存在落實“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不到位;未按規定報告理財新規過渡期整改計劃方案等27項問題,目前,上海農商銀行已出具整改報告,針對監管意見中提出的問題和工作要求逐條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實 。
此外,在新招股書,上海農商銀行披露財務會計信息時新增“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一欄,其坦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大部分省市和行業的整體經濟運行及企業經營造成一定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行信貸資產和投資資產的資產質量或資產收益水平,影響程度將取決于疫情防控的情況、持續時間以及各項調控政策的實施。
該行進一步表示,在落實銀保監會、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的同時,將繼續密切關注肺炎疫情發展情況,評估和積極應對其對該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農商銀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上海國資控股、總部設在上海的法人銀行,也是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制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截至2019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9302.87 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為4497.82 億元,吸收存款總額為 6923.49億元。
該行2020年一季度報業績情況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農商銀行總資產達9439.91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30.41億元;截至今年3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達15.10%,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2.24%。
股權關系梳理
就在本周,上海銀保監局作出關于同意上海農商銀行股權變更的批復,同意上海久事集團受讓上海國際集團持有上海農商行的4.13億股股份,受讓上海國際集團資管持有該行的3.20億股股份,合計受讓7.34億股股份。受讓后,上海久事集團持有上海農商行7.34億股股份,占該行總股份的8.45%。
據了解,在首次遞交招股書不久后,上海農商銀行的股權結構便被監管層要求整改。該行此前招股書顯示,截至去年5月31日,上海農商行的前五大股東及持股情況分別為上海國資經營(9.22%)、中國遠洋海運集團(9.22%)、寶山鋼鐵(9.22%)、太平洋(601099,股吧)人壽保險(6.45%)和上海國際集團(5.55%)。
去年6月25日,上海銀保監局在關于同意上海農商行在境內公開募集股份并上市交易股份的批復中指出,要求該行在正式發行A股上市前,必須完成相關股權問題的整改工作,將單一非銀行股東及其關聯方的持股比例壓降至10%(含)以下。
而在此次更新的招股書中,上海農商銀行也披露了相關股權結構方面的變動情況。截至今年3月31日,該行已確權的法人股東中,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和寶山鋼鐵持股位列前位,持股比例均為9.2166%。
據悉,原銀監會2014年3月發布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明確要求各農商行,單個境內非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農村商業銀行股本總額的10%。
去年6月份,證監會相繼接收并受理上海農商銀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相關資料,隨后作出書面反饋。今年4月17日,證監會官網公開了對上海農商銀行IPO的反饋意見,涉及規范性、信息披露以及關于財務會計資料等方面的53個相關問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