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開發銀行獲悉,截至7月底,國開行今年以來已發放產業扶貧貸款11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8%;累計發放產業扶貧貸款3560億元,惠及貧困人口46萬人次。其中,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發放532億元,為這些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構筑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規模萬人以上。為確保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國開行甘肅分行圍繞養殖、種植兩大板塊,聚焦特色產業,靈活運用“轉貸+直貸”組合模式支持安置點后續產業發展,帶動搬遷貧困戶就業增收。一方面,國開行與地方金融機構合作,2019以來累計向當地小微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發放轉貸款近8000萬元,支持他們帶動安置點群眾發展特色養殖業。另一方面,直接發放2億元貸款支持緊鄰安置點的古浪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助力統一產品質量標準,構建產銷一體化鏈條,幫助當地農業生產擺脫小、散、弱局面,提升特色農產品(000061,股吧)競爭力,帶動安置點群眾就業。通過這樣的“組合拳”,國開行有效支持了當地牛羊養殖、蔬菜種植產業發展,為搬遷安置區群眾穩定長久脫貧筑牢了基礎。
云南省9個掛牌督戰縣之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地處橫斷山脈,位于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的大峽谷中,怒江奔流穿城而過。“山高谷深平地少”的自然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阻礙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為助力提高當地自我發展能力,培育形成特色產業鏈和地域品牌,國開行云南分行積極支持怒江天然飲用山泉水廠開發(一期)項目建設,著力推動瀘水市優勢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探索形成以資源開發促進當地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長效機制。該飲用山泉水廠毗鄰瀘水市大龍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廠方與鎮政府、村委會等部門約定,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及投運后將優先聘用當地勞動力,幫助搬遷安置群眾實現就近就業,最大化發揮項目的產業扶貧效益。目前,該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已與當地多名貧困群眾簽訂用工協議,預計每名務工人員可獲得超過2.6萬元年收入,實現穩定脫貧、持久增收。
“企業為我提供了工作、學習、生活的新環境,我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這是位于浙江桐鄉的桐昆集團員工小周寫在日記里的一句話。小周是四川宜賓人,通過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來到了桐昆集團工作。良好的待遇不僅使小周的家庭擺脫了貧困狀態,更讓她有機會接受專業培訓,獲得個人的穩步成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開行浙江分行為桐昆集團提供9.5億元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專項貸款,支持集團不停產、不減員,加大赴西部地區招工力度,讓小周有了這個翻開人生新篇章的機會。今年以來,國開行浙江分行主動對接浙江省發改委、省人社廳,推動杭州、溫州、嘉興等地政府與對口幫扶的西部地區建立扶貧勞務協作機制,通過發放勞務協作專項貸款,支持浙江扶貧龍頭企業復工復產,招用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穩崗拓崗,進一步提升帶貧能力。通過這一機制,國開行已幫助超過1200名西部地區貧困群眾實現在浙就業。
在陜西,延安地區的蘋果產量占陜西全省蘋果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當地農民收入的近一半來源于蘋果種植。但受氣候影響,近兩年我國蘋果產量、價格波動較大,加之零散果農產品收購、倉儲、物流等缺乏統一標準,給果農帶來了增產不增收的難題。國開行陜西分行與延安市政府合作,以蘋果收購、倉儲為切入點,聚焦高端果品,支持地方龍頭企業開展分級分價收購,助力穩定市場價格,帶動產業鏈提質增效,引導延安蘋果種植業從關注產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在此過程中,龍頭企業采取流轉土地、雇傭勞力、優先收購、免費分選、免除倉儲費用、銷售返利分紅等多種措施將貧困戶與產業鏈發展緊密結合,構筑起了穩定的帶動脫貧機制。在延安富縣北道德鄉道德村,貧困戶王振花的果園今年產出1.25萬公斤蘋果,在國開行支持下,當地龍頭企業分級分價收購了其中的9170公斤,為她帶來超過3萬元凈收入。“好果子真能賣上好價錢”!王振花已經信心滿滿地開始盤算起明年如何繼續提高優質蘋果的產量。
國開行扶貧金融事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開行將繼續加大產業扶貧工作力度,進一步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擴大產業扶貧轉貸款覆蓋面,加強貸后管理,持續跟蹤項目扶貧成效,確保產業扶貧對象精準、成效精準,相關工作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