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星研制基地到農業電商平臺,從生物醫藥到集成電路......在成立近一年的時間里,上海臨港(600848,股吧)新片區各個產業呈現“上天入地”,而企業在尋求自身創新的發展過程中,也感受到金融創新的支持。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上海主要中外資商業銀行支持臨港新片區建設貸款余額947億元,不良貸款率0.42%,服務新片區內企業921家次。
據了解,新片區成立后,上海銀保監局指導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從多個方面入手,全力支持臨港新片區建設。一是按照市場化原則,持續不斷為臨港新片區內高新技術產業、航運業等重點領域發展提供長期信貸支持。
二是積極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等銀行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獲批在滬突破債轉股業務范圍限制、開展一般股權投資業務后,紛紛將投資重點聚焦于新片區建設,注冊在新片區的交銀資本、農銀資本已明確在新片區開展股權投資意向。
三是各項創新支持舉措密集落地臨港,實施重點企業貸款貼息,對新片區相關重點企業給予最高200個基點的貸款貼息,助力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率先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幫助企業更好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金融資源要素集聚
臨港新片區成立后,上海銀保監局在第一時間相繼批準滬上主要銀行在新片區設立或升格分支機構,并要求各機構提高發展定位,加大金融資源與服務投入,以更大力度支持臨港新片區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
2019年8月7日,建行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分行獲批,隨后中國銀行、上海農商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上海銀行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分(支)行也相繼獲批。
今年6月,交通銀行離岸金融業務中心入駐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進一步強化了銀行離岸金融業務服務體系與臨港新片區的融合,形成了對居民和非居民企業在岸金融和離岸金融雙線綜合服務能力。
各家銀行不僅籌備設立機構,資源上也多方面傾斜,滬上多家銀行迅速成立自貿新片區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新片區發展的實際需求,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推進,在制度、流程、產品、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突破和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能級,大力發展新片區業務。
同時,臨港新片區的設立和金融對外開放措施的推出,也吸引了眾多外資銀行積極參與。例如,中行和法國東方匯理合資成立的匯華理財公司擬落戶新片區,這是我國第一家由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臨港新片區大力發展科技金融,集聚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10條具體措施發布后,目前已有外資銀行提出了在新片區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意向。
政策東風勁吹
去年10月,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了《關于告知深入推進銀行業務創新監管互動機制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建設的通知》,支持銀行機構聚焦臨港新片區重點發展領域,借鑒國際通行規制開展創新業務試點,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按照企業實需突破現有監管要求開展業務創新試點,更大膽地開展風險壓力測試。
2020年5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市金融工作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與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一系列具體舉措支持臨港新片區更好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
除了政策東風,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也充分發揮平臺和橋梁作用,依托上海銀行業自貿區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推動各家銀行機構助力臨港新片區建設。具體來看,公會積極參與《關于上海銀行業保險業支持自貿臨港新片區建設的工作方案》的起草建議,參與《“新片區”金融機構業務本外幣一體化運營和操作辦法》相關制度設計工作,組建“賬戶管理”、“業務流程”、“三反規范”三個專項工作組,完成相關制度起草。
此外,公會先后發布《上海銀行業支持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領域發展金融服務倡議書》《上海銀行業“穩外貿、穩外資”金融服務倡議書》,鼓勵和支持上海銀行業面對國際國內復雜經濟金融形勢,持續以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作為上海金融對外開放及改革創新的窗口,加強主體扶持,有效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兜住底線、守好基本盤。
當前,上海銀行業將繼續推動新片區落地更多銀行業擴大對外開放舉措,支持臨港新片區引進更具特色的外資機構。在金融創新方面,更好地發揮出新片區試驗田作用,支持其建設成為我國金融市場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平臺,推動新片區成為優化產融對接機制的重要基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