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旗下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0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浦發銀行(600000,股吧)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潘衛東發表了致辭。
自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出臺以來,銀行資管的業務結構和發展模式已發生了重大改變。尤其是7月31日,人民銀行等六部委決定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面對這一政策安排,作為金融機構,應該如何把握資管業務的整體發展方向,如何尋找銀行資管業務的切入點,持續提升新產品接續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金融普惠,是當前亟待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首先,銀行資管應該堅持金融普惠、科技引領和差異化競爭的發展之路。一是銀行資管應不忘初心,回歸資管本源。二是銀行資管要加快“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步伐,探索行業革新之路。三是銀行資管需確立差異化的競爭方向,通過國際化戰略拓展業務邊界。
其次,銀行資管在發展轉型過程中,應處理好母行與理財子公司協同發展的關系,處理好子公司間差異化合作的關系,處理好存量業務與增量業務的關系。
一是梳理母行與理財子公司的協同關系,統籌長短期發展目標。各銀行資管需要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特點,進行機制的重新梳理和安排。二是子公司間差異化發展,集團內部形成合力。在業務上,如何實現集團內部子公司的差異化定位,并形成集團層面上的業務合力。三是要處理好存量轉型和增量拓展的關系。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理財子公司需要找到實現存量轉型和拓展增量業務的有效平衡點。
為此,潘衛東提出了兩點想法:
一是深入踐行“資管數字化”。
市場期待更深層次的“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大數據思維邏輯的完善、人類計算能力的提升,都為金融科技革命提供了必要條件。
“金融數據化”將成為金融科技革命的開端。“金融數據化”為金融領域帶來形態的重構,數據也終將會以一種新的、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身份參與到經濟活動中。
“金融數據化”大背景下,銀行資管要加快實現自身的“資管數據化”。銀行資管應該有條件和能力建立起貫通不同資產類別、各行業產業鏈和主要標的企業的資產數據平臺。
二是進一步實現“客戶需求驅動的資管革新”。
銀行資管擁有較為完整的資金端。對客戶的服務、對母行理財產品線的全面支持,將是銀行資管有別于多數市場買方金融機構的特殊使命。相比于單純提高工作業務流程效率,從而服務于金融機構自身,金融科技顯然更應該集中在對用戶服務領域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