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盛京銀行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行資產總額為10,583.89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各項貸款余額5,127.75億元,各項存款余額6,417.0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8.39億元,凈利潤28.46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盛京銀行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其中長期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
年初以來,盛京銀行緊緊圍繞“做一家好銀行”的戰略愿景,牢固樹立“存款立行、合規立行、人才立行、科技立行”的經營理念,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穩定并拓展優質客戶群體,“好銀行”品牌形象逐步有效樹立。
在中期業績報告中,盛京銀行董事長邱火發說,2020年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營環境,盛京銀行以迎難而上的精神和只爭朝夕的干勁,穩步推進各項業務發展,全行經營工作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局面。
業務規模穩步增長
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盛京銀行著力夯實發展基礎,優化業務結構,資產規模創歷史新高,多項核心業務增速跑贏市場。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行資產總額10,583.8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9.08億元,增幅為3.6%;各項貸款余額5,127.7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5.72億元,增幅為12.2%。該行建立以客戶為中心、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零售銀行經營模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行個人貸款為634.9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9.85億元,增幅為10.4%。
該行堅定貫徹“存款立行”的基本行策,多渠道、全產品促進零售負債持續增長。聚焦客戶體驗,建立和健全包括線上+線下、人工+自助+智能的各類服務渠道,全方位滿足客戶不同場景金融需求。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行各項存款余額6,417.07億元,其中,個人存款余額2,815.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94.86億元,增幅為32.8%。
今年年初,伴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該行持續加強定價管理,實現利息凈收入74.83億元,同比增加6.11億元,增幅8.9%。
客戶經營顯現成效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及區域經濟影響,中小銀行普遍面臨業績壓力,資產規模增速明顯放緩,為此,多家中小銀行開始了資產負債表“重構”之路,突圍現實困境。
盛京銀行堅持立足“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經營導向,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做主流客戶的主流銀行,不斷提升銀行的價值創造能力,贏得客戶、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該行聚焦優勢行業和戰略客戶群,打造特色化、輕型化的公司銀行,與多家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按照屬地化原則為集團客戶及其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融通、資源整合、資本運作、資產管理的“四資一體”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今年上半年,該行與遼寧9家省屬企業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助力省屬企業集團成為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龍頭”。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行公司貸款4,492.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95.87億元,增幅為12.4%。
與此同時,盛京銀行聚焦構建金融同業生態圈,打造服務流動性管理和客戶綜合化經營的協同共贏模式。今年上半年,該行與國開行遼寧省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為中央開發性金融機構與地方商業銀行合作的典范。
風險抵補能力持續穩固
盛京銀行順應銀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強化內源資本補充,確保資本充足率持續滿足監管標準。截至 2020年6月30日,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1.52%,資本充足率為14.37%,資本實力穩居城商行第一梯隊。
面對當前經濟下行過程中蘊藏的普遍風險,盛京銀行全面推進風險管理條線改革,重塑風險管理體系。落實風險總監派駐制,對風險條線實行垂直管理,提高風險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水平,穩步加強信貸基礎管理建設,風險抵補能力持續穩固。上半年,該行計提資產減值43.73億元,撥貸比為3.24%,較上年末上升0.42個百分點。
“好銀行”品牌形象有效樹立
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盛京銀行堅定政治站位,以最快速度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務實給力的金融舉措。面對全國多地出現藥品、防疫物資緊缺的局面,盛京銀行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專項授信小組,要求各地分行主動逐一對接疫情防控相關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流通企業,對涉疫企業融資需求迅速響應,短短的兩周時間內,累計向涉疫企業授信50億元。為快速響應應急款項的撥付需求,盛京銀行開辟專項業務辦理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安排柜面人員24小時待命,第一時間處理疫情防控部門緊急取現、資金劃轉等需求。
近期,在權威雜志英國《銀行家》發布的2020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盛京銀行位次由去年的174位上升至今年的143位,全球位次提升了31位,在中國的中資銀行排名第25位。在福布斯發布的“世界最佳銀行”排行榜中,盛京銀行列中國20強銀行。
面向未來,盛京銀行將立足體制機制優勢,進一步構建規范、高效的公司治理運行模式,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執行力的強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