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近日,在銀行理財子公司密集擴容的同時,合資理財公司也不斷有新的進展。
繼去年銀保監會批準東方匯理和中銀理財在上海合資籌建首家外方控股的資管公司以來,此前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銀保監會又批復了建信理財和貝萊德、富登公司設立合資理財公司。
此外,據媒體報道,公募基金行業女高管包愛麗或將加盟東方匯理和中銀理財合資籌建的首家合資銀行理財公司,其或許出任公司總經理一職。針對這一消息,《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向中行求證,但截至發稿時暫未得到官方證實。
除中銀理財和建信理財外,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國內多家國有大行及大型股份行在積極布局合資理財公司,同時也有外資機構表示渴望試水合資理財公司。
普益標準研究認為,外資資管機構相對國內銀行來說無論在產品體系、人才管理等方面都較為完善,引入外資資管機構有助于加快銀行理財轉型;另外,境外機構在境外資產配置方面具有優勢,有助于破除理財產品同質化問題,形成差異化競爭。
資管市場供給端擴容
早在去年12月,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數量并不多時,銀保監會就批準了東方匯理和中銀理財在上海合資籌建首家外方控股的資管公司。其中,東方匯理資管出資比例為55%,中銀理財持股為45%。業內也把這種外資和中資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資的模式稱為“理財孫公司”。
今年8月22日,在青島舉辦的中國財富論壇上,祝樹民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最近銀保監會批復了建信理財和貝萊德、富登公司設立合資理財公司,后續還會有更多的國際知名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9月1日,光大銀行(601818,股吧)行長劉金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光大銀行的理財業務是未來發力的重點方向。未來光大理財的七彩陽光凈值型產品系列要不斷豐富和完善,同時要按照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要求,加快合資理財公司的建設。
此外,今年6月,在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交銀理財董事長涂宏曾公開表示,交銀理財已經接洽多家外資金融機構,擬共建合資理財公司,補充公司權益短板。
在理財子公司還處于起步和迅速擴容階段,為什么同時還要設立合資的“理財孫公司”?“理財孫公司”成立會帶來哪些影響?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成立合資理財公司是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一部分,“引入外資機構進入資管市場,優質外資機構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服務中高端客戶等方面經驗較豐富,有助于推動我國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看來,合資理財公司核心在于“合資”,而不是“孫公司”層面。“目的是推動理財子公司機構層面的對外開放,理財子公司作為新興的子行業,未來也需要外資的參與,而目前來看外資機構單獨發起成立理財公司條件可能還不成熟,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外資機構合資的形式,是推動合資公司合理成立的路徑。”
曾剛表示:“讓外資參與到銀行理財子公司機構體系中來,理財市場參與機構會更加多元化,未來或將會有外資公司全資發起成立的理財公司,這會讓理財機構層面的開放更加進一步。”
此外,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告訴記者:“在資管新規落地、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的大背景下,整個資管行業格局正被重塑,于大資管事業起步之際成立合資理財公司,一方面可以搶跑市場,通過合資理財提前完善自身資管業務布局,另一方面則可借助外資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理念,形成優勢互補、推進協同創新。”
“合資理財公司入局是資管市場供給端增加的一種表現。從投資者視角,有利于擴大投資者選擇,也有利于促使理財公司增強服務能力,向投資者提供更為專業、高效的資產管理服務。從行業視角,‘引進來’舉措能夠吸收來自外部的獨特技術與先進經驗,激發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活力。”蘇筱芮表示。
聚焦權益市場和多元資產配置
合資理財公司成立后,在市場競爭、業務發展層面將是怎樣的,也是業內關注討論的重點之一。
在業務發展方面,普益標準研究咨詢部研究員康箐蕓告訴記者:“合資理財公司成立后,會聚焦權益市場業務。外資資管機構相對國內銀行來說無論在產品體系、人才管理或者投資理念方面都較為完善,因此合資理財公司可以依托外資機構先進的投研能力,加大在權益市場的業務布局。”
此外,康箐蕓認為,合資理財公司成立后會發力多元資產配置。境外機構在境外資產配置方面具有優勢,合資理財公司可以拓展多元化資產配置,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服務需求,形成差異化競爭。
此外,某外資行業務人士表示,優質外資機構的投資理念比較先進,進入中國市場后可以帶來不一樣的思路。
“比如,很多外資機構對養老領域十分感興趣,目前國內理財子公司也越來越重視這一領域,未來或將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該業務人士表示。
在市場競爭、分工協作方面,康箐蕓表示:“理財子公司和理財孫公司可以實現較好的分工協作。一方面,理財孫公司可借助中資銀行在資源、銷售渠道、客戶、品牌優勢等領域的優勢立足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并與海外資管機構進行互補,與母行形成良性協同關系。”
“另一方面,理財子公司還可利用理財孫公司的投研、風控、投資者教育和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快速搭建起理財子公司的運營框架,滿足我國銀行和子公司自身客戶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形成良好的協同機制。”康箐蕓表示。
不過,合資理財公司在中國也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康箐蕓表示:“合資理財公司經營過程中應注意的主要風險點,一是在產品體系方面,外資機構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可能在中國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應注重產品的本土化;二是在管理模式方面,外資入股理財子公司時會面臨經營理念和文化的碰撞問題,需與中國資管機構在經營管理方面不斷磨合,以求充分發揮外資機構在投研、管理方面的優勢。”
因此,合資理財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應注意風險防控。
金融界
深圳:個人貸款可查詢婚姻信息
9月10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市住建局聯合發文,要求商業銀行辦理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應通過房地產信息平臺,查詢借款人婚姻狀況和購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員名下在本市擁有的住房套數,作為貸款審核依據。
點評:此前銀行辦理個人住房貸款因未能與政府部門聯網查詢個人婚姻狀況,有部分借款人通過提交“假離婚”信息來獲取房貸或更低首付的房貸。深圳此舉意味著未來依靠“假離婚”信息申請房貸或更低首付的房貸行為將被封堵。
銀行業資產托管超150萬億元
9月10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規模達153.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5%;銀行業資產托管投資組合達21.88萬個,較上年末增長6.84%;存托比(托管規模/本外幣存款余額)為77.34%,托管系數為52.85%。
點評:資產托管業務作為一項無資本消耗、產生中間業務收入、派生綜合效益的新興業務,成為近年來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讓銀行“敢貸、愿貸、會貸、能貸”
9月10日,人民銀行舉辦“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聚焦“敢貸、愿貸、會貸、能貸”機制建設這一主題,圍繞金融管理部門前期出臺的一些政策的落實情況以及金融機構如何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創新產品服務等話題展開交流討論。
點評: 建立健全對小微企業敢貸、愿貸的機制,消除銀行機構對風險和追責的擔憂,歸根到底是解決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問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