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銀行家論壇”于2020年9月29日在北京召開。自2005年起,《銀行家》雜志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銀行家論壇已經成為銀行家們交流經驗、分享智慧、碰撞觀點的思想盛宴。
放眼世界,中國的銀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概括地說,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9年特別是進入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貿易投資活動受到嚴重沖擊,中美關系不斷緊張升級,逆全球化浪潮來襲,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各國政策寬松力度持續加大。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雖然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同時,2020年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此,銀行業更要把握好保增長與防風險的有效平衡,在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同時,提前疏導和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暴露,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此背景下,2020中國銀行家論壇以“大變局下的銀行業:防風險與穩增長”為主題,誠邀金融領域精英匯聚一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共同探討銀行業如何更好地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持銀行業平穩發展。
本屆中國銀行家論壇分為上下兩場。上午的主論壇由《銀行家》雜志副主編歐明剛主持,《銀行家》雜志主編王力向大會致辭。主論壇邀請了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上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力,貴陽銀行(601997,股吧)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正海進行主旨發言。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特別指出,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在繼續關注和重視防范傳統金融風險的同時,更要關注、重視以及有效防范非傳統金融風險。因為非傳統金融風險往往難以預測,具有很大的突發性和破壞性,也同樣會對經濟社會和金融運行帶來較大沖擊,甚至嚴重威脅地區和全球的金融穩定,其破壞性可能會遠超傳統金融風險。此外,非傳統金融風險也會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轉變為傳統金融風險,威脅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 盛松成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指出,我國目前匯率制度基本適合當前國內外局勢,并不需要在根本上做大的變動。這并不是說匯率制度不需要進行改革,但是如果要改成完全清潔的浮動匯率制度,而且要在短期內完成改革是不現實的。未來我國資本流入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要特別關注短期資金的流入和人民幣升值過快對國內金融以及經濟穩定產生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何德旭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就中小銀行的風險問題進行了分析。在當前形勢和環境下,中小銀行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值得高度關注。要防控中小銀行的風險,必須把中小銀行的治理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一是完善公司治理,按照監管穿透的原則,進一步查實清理中小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二是進一步完善和疏通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機制,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和來源。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 呂仲濤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向大家分享了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的創新實踐。當前金融科技已從中后臺走向前臺,由傳統的支撐銀行內部發展,逐步演進成為促進社會進步、服務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商業銀行應緊抓當前機遇,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穩定金融環境,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業危機管理機制。強化技術驅動,加快新技術的場景化落地。
中國銀行風險總監 劉堅東
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就“疫情下的金融風險積聚、防范與應對”主題與大家進行了分享,指出銀行要從夯實資產質量管控、優化區域和業務布局、完善市場風險管理、提高新型風險應對能力等方面多措并舉,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在談到“金融科技與數字金融風險管理”的問題中指出,當前,正是我國數字金融進入第二發展曲線的歷史機遇,在這個即將再出發的時刻再談風險,既是一份清醒,更是一種責任。數字金融風險管理要遵循“科技為本、數據為基、預防為主、綜合管控”四大原則。
上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徐力
上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力發表了題為“踐行普惠金融,賦能社會治理”的主旨發言,并總結提煉出了普惠金融賦能社會治理的六種模式和做法,包括自然賦能,助力實體經濟穩增長;助力社會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務嵌入,助力社會治理場景完善;功能輸出,助力社會治理能力建設;平臺引領,助力社會治理資源整合;經營下沉,提高普惠金融“可獲得性”六個方面。
貴陽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正海
貴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正海就“城商行如何堅守定位,服務地方經濟”發表了主旨發言,指出城商行要堅持把金融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探索出一條經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行的特色化發展路徑。貴陽銀行將從支持以大數據為引領的科技創新戰略、持續服務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支持制造業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謀劃布局。
本次論壇還包括兩個平行圓桌論壇,分別圍繞“科技賦能之數字化轉型”和“普惠金融助力小微經濟發展”兩個議題展開探討。
金融科技的發展是時代的趨勢,在開放銀行的潮流下,推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各國金融業提升服務質量和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選擇。2019年,我國商業銀行逐步確定數字化轉型戰略、開展組織架構調整、設立敏捷小組,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或者內設金融科技部,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主動與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開展合作,在基礎平臺建設、數字化零售金融、數字化公司金融、數字化同業業務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非接觸式金融”服務等業態創新,堅定了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加速了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科技賦能之數字化轉型”圓桌論壇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秘書長徐義國主持。來自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廈門銀行的數字金融或金融科技等部門的業界專家、杭州銀行副行長李炯、新網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劉波以及多家頭部金融科技公司共聚一堂,共同探索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大計。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中小企業遇到不同程度的生產經營困難,如何積極圍繞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打造線上融資產品體系,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助力中小企業抗疫復產與數字化轉型,較好地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后一公里”,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普惠金融助力小微經濟發展”圓桌論壇由中國農業大學農村金融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何廣文主持。來自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恒豐銀行、廈門銀行、浙江稠州商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或小微金融部的業界專家、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副行長張文池及多家企業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集中火力、精準發力、齊心協力,以現代化手段、創新的理念,打出了普惠金融的“組合拳”。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銀行家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