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21金融研究:數據中的區域金融版圖,哪個區域最受銀行青睞?

    2020-10-09 23:30:18 21世紀經濟報道  辛繼召 雷思敏

      長三角地區是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等最大的信貸投放地區。

      融資、不良貸款分布馬太效應繼續。

      10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監管數據統計,廣東、江蘇、浙江3省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均超2萬億元,融資之和已占全國的1/3。除山東外,其余省份社會融資規模均在萬億以下。

      不良貸款分布亦與此有相關性。截至2020年6月末,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不良貸款率均在1%以下,但深圳不良率有所反彈。部分內陸地區不良壓力仍然巨大,甘肅不良貸款率7.71%,大連市也達6.15%。

      在此情況下,銀行經營也隨之調整。交行、浦發、招行、興業、民生等銀行,長三角地區均是其最大貸款投放地,其次是珠三角地區。

      社融前三甲:廣東、江蘇、浙江

      根據央行數據測算,我國各省(區、市)融資繼續分化,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融資比重進一步提升,東北、西南等個別省份融資占比有所下降。

      為對沖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在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上半年融資規模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上半年,全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22萬億元,與2019年全年25.58萬億元規模也相差不大。

      在此情況下,廣東、江蘇、浙江3省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超2萬億元,江蘇省上半年融資規模已超去年全年,三地在全國融資占比也大幅提升。央行8月6日發布的《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表》顯示,2020年上半年,廣東、江蘇、浙江三省的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超2萬億元,分別為26499億元、24305億元、20026億元,占全國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分別達12.7%、11.7%、9.6%,較2019年度分別增加了1.3、2.3、1.0個百分點。

      融資規模排名第四位的是山東省,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484億元,占全國社會融資規模的6.5%,較上年占比增加逾1個百分點。

      其余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不超過1萬億元。上半年,北京市新增社會融資9514億元,占全國的4.6%,下降超1個百分點。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湖北省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4986億元,占比2.4%,較上一年度下降1個百分點。

      從信貸情況看,2020年上半年,廣東、江蘇、浙江三省新增人民幣貸款約4.50萬億元,占全國新增貸款逾36%,且均較去年大幅增加。三省上半年新增貸款均超萬億。2020年上半年,廣東、江蘇、浙江新增貸款規模分別是16928億元、14179億元、13885億元,占全國新增貸款的比重分別是13.7%、11.5%、11.3%。

      從各城市去看看,2020年上半年,深圳市人民幣貸款增加5760.91億元,同比多增1532.41億元;上海市人民幣貸款增加3430億元,同比多增72億元;北京市人民幣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3379.7億元,同比少增338.8億元。


      長三角:多銀行貸款投放“最愛”

      以區域為單位,也能見機構的偏好。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各大銀行均加大了長三角地區的貸款投放,交行、浦發、招行、興業、民生等銀行,長三角地區均是其最大貸款投放地。

      政策層面也將長三角一體化作為重點領域。2020年2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從積極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提出30條具體措施。

      金融機構也在該地區有戰略行布局。此前2019年8月,中國銀行發布長三角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計劃未來五年在長江三角洲區域新增投入10000億元信貸資源;隨后的2019年10月,工商銀行亦發布《中國工商銀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在長三角區域新增投入2萬億融資,建設金融創新中心、跨境業務中心、金融交易市場中心3大業務中心。

      根據央行上海總部數據,截至8月末,長三角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2.4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44萬億元,同比增長14.7%。

      長三角也是全國銀行業資產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但各家銀行資產質量出現分化,部分大行有所增加。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在長三角/華東的不良貸款率為1.29%、1.19%、1.64%,分別增加0.46、0.19、0.46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在長三角不良貸款率0.90%,下降了0.08個百分點。

      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中,交行、浦發總部位于上海。交行5.73萬億元貸款中,逾1/3投向華東地區,貸款占比達34.71%。2020年上半年,交行華東分部收入529.43億元,占總營收的41.76%;營業利潤144.66億元,占總利潤的36.20%。

      浦發銀行(600000,股吧)4.18萬億元貸款中,28.13%投向長三角地區,占比較上年末有所提升。但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營業收入180.62億元,同比減少13.43%;營業利潤107.58億元,同比減少15.50%。

      其余國有大行中,來自珠三角的收入和利潤比重大多在20%以下。

      2020年1-6月,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在長三角地區的收入分別為687.99億元、811.86億元、639.01億元、195.22億元,占該行總營收的比重分別是15.40%、20.86%、18.8%、13.34%。營業利潤分別為329.00億元、274.86億元、277.09億元、26.88億元,占總利潤的17.4%、16.29%、20.9%、7.41%。

      股份制銀行中,長三角地區是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最大的信貸投放地區。

      截至6月末,招行4.85萬億元貸款中,20.79%投向長三角地區,超過珠三角和海西地區17.49%的比重;招行在長三角不良貸款率0.75%,較上年末下降0.20個百分點。興業3.77萬億元貸款中,23.82%投向江浙滬三地,較上年末增加1.59個百分點。民生銀行3.80萬億元貸款中,24.03%投向長三角地區。中信銀行(601998,股吧)4.21萬億元貸款中,長三角地區占比24.86%,僅次于環渤海地區;不良貸款率0.83%,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從收入結構看,股份行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收入占比均不及20%。

      2020年1-6月,招行、興業、浦發、民生、中信、光大、平安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0.84億元、121.50億元、180.62億元、143.28億元、160.76億元、136.58億元、105.76億元,占該行總營收的12.19%、12.15%、17.81%、14.60%、15.76%、18.94%、13.50%;營業利潤分別是134.07億元、62.78億元、107.58億元、78.50億元、57.88億元、50.51億元、46.62億元,分別占該行總利潤的21.34%、17.26%、32.04%、23.73%、18.8%、22.92%、26.51%。

      珠三角VS長三角

      珠三角顯然也是機構的投放重心,尤其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出。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相繼印發。今年5月,央行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

      各大銀行中,比如去年12月,建設銀行即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未來5年內,建行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3萬億元人民幣融資支持。

      從貸款規模看,今年前8月,位屬珠三角的廣東,新增貸款規模在全國各省市居首位,約相當于長三角地區新增貸款的47%。根據央行廣州分行數據,截至8月末,廣東本外幣貸款余額18.90萬億元,同比增長15.64%,比年初增加2.10萬億元,同比多增4694.65億元。

      六大國有銀行中,截至6月末,工行、建行、農行投向珠三角的貸款占其全部貸款的比重分別是13.0%、16.19%、14.0%,建行占比增加了0.7個百分點。但從資產質量看,工行、建行、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是1.02%、1.21%、0.69%,分別較上年末增減0.01、0.14、-0.1個百分點。

      其中,2020年1-6月,工行、建行、農行、郵儲來自珠三角地區的營業收入分別是526.02億元、556.62億元、497.74億元、168.79億元,占總營收的11.7%、14.30%、14.7%、11.53%。

      股份制銀行中,招行、平安總部位于深圳,其投向珠三角的貸款占比均次于長三角。截至6月末,招行4.85萬億元貸款中,投向珠三角及海西地區貸款占比17.49%,不良貸款率0.79%,較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平安銀行(000001,股吧)2.51萬億元貸款中,投向南區貸款占比19.8%,不良貸款率1.02%,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其余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3.77萬億元貸款中,投向廣東占比11.79%,略高于福建的10.09%。民生銀行3.80萬億元貸款中,投向珠三角貸款占比13.56%。中信銀行4.21萬億元貸款中,投向珠三角及海西地區貸款占比15.40%,不良貸款率1.74%,較上年末下降0.35個百分點。

      2020年1-6月,招行、興業、浦發、民生、中信、光大、平安、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在珠三角地區和海西地區的收入分別為168.51億元、57.54億元、63.18億元、97.92億元、94.09億元、95.06億元、135.70億元、30.78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別是11.36%、5.75%、6.23%、、9.98%、、9.22%、13.18%、17.32%、6.47%;營業利潤分別為122.92億元、42.44億元、35.51億元、60.08億元、28.77億元、19.43億元、25.75億元、14.33億元,占總利潤的19.56%、11.67%、10.58%、18.16%、9.4%、8.82%、14.64%、11.90%。

      環渤海及其他區域:情形相對沉重

      長三角、珠三角之外,情形則相對沉重。

      作為5家國有大行、4家股份制銀行總部所在地,多家銀行財報顯示,環渤海地區不良貸款率有所抬頭。

      國有大行在環渤海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不良率大多提升。截至6月末,工行、建行、農行、郵儲、交行在環渤海地區的不良貸款率分別是2.07%、1.48%、2.48%、0.73%、1.11%,分別較上年末增減0.28、-0.26、0.14、0.17、0.31個百分點。而中行則未披露相關數據。

      上述大行中,截至6月末,工行、建行、農行、郵儲、交行來自環渤海地區的營業收入分別是732.89億元、542.07億元、468.32億元、190.23億元、118.67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是16.3%、13.93%、13.8%、13%、9.36%;營業利潤分別是362.5億元、273.11億元、204.60億元、29.81億元、63.07億元,占總利潤的比重分別是19.1%、16.18%、15.44%、8.23%、15.78%。

      多家股份制銀行在環渤海地區不良率也有所提升。

      截至6月末,招行、民生、光大在環渤海地區的不良貸款率分別是1.26%、1.64%、1.82%,分別較上年末增長0.01、0.48、0.16個百分點。中信銀行環渤海地區(包括總部)不良率2.65%,較上年末大幅提升0.74個百分點。平安銀行北區不良率2.34%,較上年末下降0.35個百分點。華夏銀行環渤海地區不良率2.20%,較上年末下降0.33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中報稱,從不良貸款增量看,環渤海地區增加最多,為74.76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 0.74 個百分點;其次是中國境外地區增加 24.69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 1.34 個百分點。不良貸款區域分布變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環渤海、珠三角、西部等地區實體經濟仍未走出困境,加之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盈利能力下滑明顯,還款能力下降,特別是環渤海地區國有企業風險集中暴露;二是境外子公司個別大客戶出現風險,不良貸款增加較多。

      從收入結構看,招行、浦發、民生、中信、光大來自環渤海地區的收入分別是149.47億元、81.44億元、120.63億元、124.66億元、111.69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別是10.08%、8.03%、12.30%、12.22%、15.49%;營業利潤分別是113.77億元、34.67億元、28.25億元、20.71億元、42.65億元,占比分別是18.11%、10.32%、8.54%、6.7%、19.35%。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中部地區不良率也有所抬頭。

      國有大行中,截至6月末,工行、建行、農行、郵儲在中部地區不良率分別達1.33%、2.06%、2.04%、1.04%,分別較上年末增減-0.13、0.34、0.23、0.42個百分點。

      股份制銀行中,招行、民生、中信、廣大、華夏銀行在中部地區的不良率分別是1.03%、2.59%、1.21%、1.01%、2.99%,分別較上年末增減0.2、-0.39、-0.14、-0.11、0.44個百分點。

      與之同時,東北、西北部分地區不良率也較高,部分銀行不良貸款率突破5%。

      東北地區中,華夏銀行、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在該地不良貸款率均逾5%。截至6月末,華夏、光大東北地區不良率分別是5.63%、5.53%,較上年末分別增加0.54、1.5個百分點。其在東北地區分別虧損1.83億元、12.06億元。

      中信、民生、交行在東北地區的不良率均逾4%。截至6月末,中信、民生、交行東北地區不良率分別是4.86%、4.70%、4.62%,分別較上年末減少0.45、0.03、1.88個百分點。中信、交行東北地區虧損3.94億元、0.96億元,民生銀行東北地區營業利潤僅為1.18億元。

      工行、建行、招行在東北地區的不良率均逾2%。截至6月末,工行、建行、招行東北地區不良率分別是3.19%、3.17%、3.12%,分別增減-1.31、0.41、-0.27個百分點。

      農行、郵儲在東北地區不良率分別是2.04%、1.52%,分別增加0.25、0.1個百分點。一位大行人士表示,區域性的不良集中比較嚴重,為防范新增不良的發生,該行在東北某一個省的大額貸款審批權早已上收到總行。


      資產質量區域視角:東部優勢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多次預警,必須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7月3日表示,當前,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今年初以來賬面不良貸款余額雖然增加不明顯,但經濟下行在金融領域反映有一定時滯,加之宏觀政策短期對沖效應等,違約風險暫時被延緩暴露,預計在今后一段時期不良貸款會陸續呈現和上升。

      “一些銀行、企業和地方政府不愿主動暴露不良,有的甚至故意粉飾和隱瞞。”銀保監會表示,必須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進一步做實資產分類、繼續加大處置力度、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截至6月末,全國不良貸款余額3.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004億元,不良貸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8.1%,比年初下降4個百分點。

      從全國情況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各地銀保監和央行數據梳理,截至2020年6月末,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不良貸款率均在1%以下,但深圳不良貸款率有所增加。部分內陸地區不良壓力仍然巨大,西北、東北地區部分省份不良貸款率仍高居不下。

      截至6月末,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的不良貸款率分別是0.62%、0.96%、0.93%、0.92%,分別較上年末增減0.07、0.03、-0.11、0.01個百分點。此前2019年,京滬兩地不良率便已上升,當年分別增加了0.21、0.14個百分點;江蘇、浙江兩地下降了0.17、0.24個百分點。同期,廣東不良貸款率1.14%,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深圳市不良貸款率1.42%,較上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

      雖然不良率數據仍不高,但監管已開始準備排查。9月29日,北京銀保監局下發《關于做好不良資產處置工作的通知》稱,當前銀行業信用風險水平有所攀升,做好不良處置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更為凸顯。但在實踐中,銀行業機構不良處置機制、流程仍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既制約了處置效率,也埋下一定的合規和風險隱患。

      分區域來看,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西北地區的甘肅。截至2020年6月末,甘肅省不良貸款余額1686.01億元,不良貸款率7.71%,較上一年度下降0.1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降至57.03%,法人銀行資本充足率僅為2.90%。

      甘肅銀行業不良率仍較高的主要原因應為農商行不良率較高。截至6月末,該省內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不良率分別為1.68%、2.21%、2.17%,對應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45.84%、143.20%、145.43%。該省農商行中,康縣農商銀行截至2018年9月不良率為7.9%,較上年增加3.13個百分點。

      西北地區其余省份中,截至6月末,新疆不良貸款率為1.66%,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末,陜西省不良貸款余額同比減少61.5億元,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全年基本穩定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但關注類貸款余額及比例有所上升。

      此外,根據央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數據,截至2019年末,內蒙古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77.4億元,不良貸款率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關注類貸款占各項貸款8%,處于近年最高位,資產質量下遷壓力較大。

      同時,東北地區仍是不良多發地區,但有所緩解。

      截至2020年6月末,吉林、黑龍江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47%、2.7%,較上年末下降約0.39、0.1個百分點。此前2019年,吉林省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降”,不良貸款余額同比減少8.7億元,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0.42個百分點。黑龍江省2019年不良貸款3年來首次實現“雙降”,不良貸款余額637.9億元,較年初下降64.7億元;不良貸款率十年來首次降至3%以內(2.8%),較年初下降0.5個百分點。

      截至2019年末,遼寧省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717億元,比年初增加158億元,較上年少增465.4億元;不良率4.6%,比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但該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比上年增加0.48個百分點。其中,截至2020年6月末,大連市不良貸款率6.15%,較上年末下降0.48個百分點。

      華北地區,山東、天津、山西等地不良貸款壓力仍較大,后二者不良貸款率仍在增加。

      山東省不良貸款率在2018年末曾至3.73%的高點,到2020年6月末,山東省不良貸款率2.97%,較上年末下降0.31個百分點。山東省2019年不良貸款實現“雙降”,根據央行濟南分行數據,山東省加快推進重點企業風險處置,組建債委會1103家,幫扶企業513家,大額授信風險企業減少43戶。2019年末,山東省不良貸款余額2498.0億元,較年初減少106.8億元,不良率2.89%,較年初下降0.45個百分點。

      天津市2019年不良“雙降”后,今年上半年再次反彈。截至6月末,天津市不良貸款率2.30%,較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天津市仍面臨不小的不良壓力,關注類貸款占比仍高。2019年末,天津市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882.3億元,比年初減少56.8億元;不良貸款率2.29%,比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余額2420.2億元,比年初增加748.1億元;關注類貸款率6.3%,比年初上升1.7個百分點。

      山西省2019年不良也“雙降”,今年上半年再次反彈。截至6月末,山西省不良貸款率2.40%,較上年末增加0.08個百分點。據央行太原中心支行數據,2019年末,山西省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652.5億元,較年初下降116.3億元;不良貸款率2.32%,較年初降低0.72百分點,仍高于全國水平0.46個百分點。銀行業資產質量繼續好轉,但存量信用風險仍需要關注,特別是隱性不良貸款未充分暴露、個別民營企業信用風險未有效化解、企業負債率依然偏高等問題對信用風險的影響不容忽視。

      其余省份中,截至6月末,廣西不良貸款率2.22%,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廣西2019年不良貸款“雙降”,但存量余額仍處高位。截至2019年末,該區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5.6%,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各省份中,截至6月末,湖南省不良貸款率1.44%,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不良貸款率1.77%,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其中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2.9%,較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


      (本文摘自《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0)》,該報告將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開的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對外發布)

    (責任編輯:韓明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和訊熱銷金融證券產品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三级a乌鸦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网红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看|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4乱码|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麻豆| 久re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 国产一精品一aⅴ一免费|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