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終于有了起色。
10月15日,滬深股市小幅走弱,截至下午收盤,上證指數為3332.18,下跌0.26%;深證成指收13624.89,下跌0.48%;不過,銀行股走勢不錯,幾乎全線飄紅。其中,杭州銀行漲幅為5.31%,寧波銀行(002142,股吧)漲幅為4.10%,常熟銀行(601128,股吧)漲幅為3.93%,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漲幅為3.31%,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漲幅為2.52%,這5家銀行排在銀行股漲幅的前5名。
今年以來,銀行股一直不溫不火,被市場所“冷落”。在A股全天震蕩的情況下,銀行股為何突然有起色?有分析人士稱,這與10月14日央行發布的《2020年9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相關。9月社融數據表現不錯,社融的增速和結構有利于中國經濟修復和復蘇,經濟預期較為樂觀,這將有利于銀行板塊。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14日答記者問時表示,根據最新的數據估算,今年前8個月金融系統為實體經濟減負已超過1萬億元,其中通過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已減負約5260億元,企業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同時,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工具抓緊推進,約為實體經濟減負2000億元。銀行業會繼續通過減免服務費用、支持企業進行重組和債轉股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減負。所有已經采取的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體現,可以實現全年減負1.5萬億的既定目標。
央行另外一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對3.7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了延期。
按照兩項工具明確的時間范圍,今年6月至8月,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對72.9萬戶、6176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實施延期,其中,地方法人銀行對46.4萬戶、3751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實施延期。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對不少小微企業繼續延期還本付息,但明年可能就不會了,明年我國經濟會進一步加快復蘇步伐。而更重要的是,銀行業需要通過改革,即通過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消化已經過剩的金融產能,提高全行業的盈利水平,2016年以來的實體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是很好的經驗。
“中長期看好銀行板塊估值修復行情。我們認為,市場更需要關注銀行資產質量改善。撥備本身不影響估值,存量風險出清清潔資產負債表,有助于銀行股估值修復。對于盈利前景,需要相信銀行業自然增長的能力。”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說。
“復盤過去15年來看,銀行股下跌后,下一年這個板塊表現往往較好。例如,2018年銀行板塊下跌10.9%,次年上升27.3%;2013年下跌4.8%,次年上漲71.8%;2008年下跌65.4%,次年上漲108.6%。而2020年年初至今下跌6.9%,未來一年有望表現較好。此外,從過去15年復盤來看,年底銀行板塊上漲概率較高,12月份平均漲幅6.5%,顯著高于其他月份,呈現估值切換行情特征。”天風證券研究所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
不過,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稱,雖然10月15日銀行股表現良好,但是目前,市場對銀行股的態度依然悲觀,短期難以持續大幅回升。銀行股實現持續上漲,除了需要自身的良好經營和宏觀經濟復蘇外,還需更多利好政策支撐。
一位國有大行支行行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今年疫情的影響,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對市場主體要讓利1.5萬億,以及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這些政策對銀行的影響特別大。未來,希望監管對銀行的利潤、中收的要求低一點,同時適度容忍不良的發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