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隨著金融科技和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在不斷深化,商業銀行正加速融合金融科技。
10月20日,平安銀行(000001,股吧)與京東數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雙方聯合推出的“平安銀行京東白條聯名信用卡”將于近期上市。以“平安白條卡”為起點,雙方宣布將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持續在大零售、企業金融、理財資管及金融市場、智能營銷運營、智能風控、金融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10月15日,郵儲銀行與京東數科舉行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根據協議,郵儲銀行和京東數科將圍繞個人金融、公司金融、資管理財、金融科技等領域,推進聯名信用卡、數字營銷、消費信貸、電子支付、小微企業貸款等方面的業務合作,共同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
螞蟻金服正加快構建互聯網+金融的合作發展新生態。自8月24日以來,螞蟻金融服、阿里巴巴已相繼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等簽署全面戰略合作等相關協議。
9月25日,光大銀行(601818,股吧)與阿里云舉行簽約將聯合成立“中國光大銀行-阿里云網絡安全聯合創新實驗室”。9月12日,光大銀行與華為公司在東莞“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Together)”上簽署合作備忘錄。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華為服務號和光大銀行金融科技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9月25日,中信銀行(601998,股吧)與華為錢包合作發行首款聯名信用卡——中信銀行Huawei Card,目前該卡已面向全國151個城市開放申請。
自2013年余額寶問世以來,中國金融業加速數字化轉型,隨著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金融科技巨頭的成長,銀行數字化轉型愈來愈快,合作模式也漸趨成熟多元。
“銀行金融機構有自身的優勢,熟悉金融業務,擁有并掌握金融業務數據。同時也有相當的專業人才。人工智能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的技術、開發能力、人才等有優勢。金融機構要與相關的人工智能企業、運營商、研究單位、院校密切合作,探索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合作機制。共同努力,走出一條多、快、好、省發展金融智能應用之路,而不能閉門造車。”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在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的應用一定要與適宜的應用場景相結合;要加快云計算、分布式架構應用和大數據平臺建設;要加強與社會的合作,發揮市場優勢;加快AI應用人才隊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建設;同時要防范在AI應用中產生的風險。
然而,從市場上銀行與金融科技機構合作的案例來看,金融科技頭部公司顯然已獲得越來越多的合作機會。
“頭部化的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會更強,可能會有一個這樣的這個趨勢;但是目前市場上也能看到很多的創新型的科技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一些細分的領域去展開一些機會,這種機會跟前兩年比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個人感覺并沒有明顯的減少。”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張新波在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金融高峰論壇上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已從過去的支持、保障的從屬地位,發展成為引領、重塑的驅動力量,成為金融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得益于杭州這片創業創新沃土,同盾堅持自主創新,并以客戶為核心,內建生態、外接場景,不斷強化科技賦能。
在張新波看來,更為重要的是,國內第一波金融科技浪潮主要集中于C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以及互聯網產業發展,B端市場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市場已有非常多的一流創投基金重點投入到to B市場。
當前,中國金融行業已從電子化、數字化跨越至智能化,形成了人工智能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在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業中,技術創新正在催生智能投顧、智能風控、供應鏈金融、金融區塊鏈、第三方支付、監管科技等一系列新興領域。今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落地進程不斷推進;60項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在全國9個地區全面落地;國務院批復在京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
“金融科技成為中國可能走向并跑和領跑世界的一個重要領域,值得在人工智能時代花大力氣推進。”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在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2.0在金融領域的客戶服務、風險控制、精準營銷、資產管理、金融監管等各領域均有非常大的滲透性,其中大數據智能更是已應用于全領域。而這僅僅是開始。隨著進一步深入的創新,AI的覆蓋面將越來越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