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公司治理要真正實現黨建引領,董事會決策,監事會監督,管理層高效執行。”
——恒豐銀行行長王錫峰
兩任董事長接連落馬,一度讓恒豐銀行籠罩在陰霾之下。在改革重組、引進戰投之后,時隔三年,恒豐銀行以全新的面貌站在了陽光下。
“經過近三年全面深入的改革,恒豐銀行股權結構、發展戰略、企業文化、高管團隊、組織架構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真正實現了浴火重生,站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10月29日,恒豐銀行行長王錫峰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道。
王錫峰表示,2017年底恒豐銀行發生了“蔡國華案件”,全行啟動風險化解、改革重組工作。近三年來,恒豐銀行按照剝離不良、引進戰投、股改上市“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改革重組。到2019年末,1000億戰略投資到賬,“三步走”的前兩步已經完成。
公司治理也是恒豐銀行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包括股東股權、組織架構、隊伍建設等。“我們重建了管理團隊,重塑了風險控制機制,重新構建科技體系,可以說經營管理已經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王錫峰稱。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于今年4月公開表示,恒豐銀行已從一家“壞銀行”變為“好銀行”。三年的時間里,恒豐銀行經歷了哪些蛻變?王錫峰悉數道來。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恒豐銀行之前出現種種問題,根源在于黨的領導嚴重弱化、黨的建設嚴重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新一屆黨委針對這些根源性亂象重點糾偏,把強化黨委統一領導擺在突出位置,把黨的領導寫入公司章程,嚴格規范黨委工作規則,明確黨委討論研究是董事會、高管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實現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二是重塑治理架構,推動“三會一層”履職盡責。恒豐銀行重新組建了新的領導班子,修訂了公司章程、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組建了新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充實了高級管理層。充分發揮董事會的科學決策作用,全面落實監事會的監督職責,持續提升高級管理層執行效能,做實了專門委員會的職責,通過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全行科學決策、嚴格監督、高效執行的水平不斷提升。
三是積極引進新投資者,全面優化股權結構。全行把優化股權結構作為公司治理的基礎,通過非公開發行1000億股普通股,引進中央匯金公司、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大股東。增資擴股后的61家股東中,中央匯金公司出資600億,占總股本的比例為53.95%,成為恒豐銀行第一大股東。山東省財政出資360億元,通過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注資,占比32.37%,由山東省財政廳履行出資人職責,新加坡大華銀行占比3%。股東股權結構得到優化,為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創造了良好條件。
四是全力化解風險,提升全面風險管理和內控合規管理能力。聘請中金公司、中聯資產評估公司、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金杜律師事務所等專業中介機構,開展盡職調查和資產評估,將不良資產按照市場價格一次性剝離給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實現了不良資產的真實轉讓、潔凈出表。重建風險治理架構,升級銀行科技系統,提高以科技手段防范金融風險的水平,同時重塑內控合規文化,強化執紀問責,保持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在全行大力培育合規經營的濃厚氛圍。
五是優化激勵約束機制,激活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創建了高質量發展指數,從產出效率、風險合規等5個維度打造指標體系,作為績效管理的高階引領。打造奮斗者文化,建立崗位職級、績效管理、職業發展等制度體系,按照管理、專業、技能、營銷四大序列,暢通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大力開展領導力提升項目,推動全行上下努力踐行“以奮斗者為本” 的價值理念,為恒豐銀行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
在風險得到全方位化解后,恒豐銀行力求后來者居上,現已行至股改上市的第三步。恒豐銀行已經正式提出五年內整體上市的口號,向著全國一流股份制銀行的目標邁進。
“恒豐銀行經過市場化改革,卸下了歷史包袱,邁上了新的征程。展望未來,我們感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仍然是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牢記‘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的初心使命,堅持打造’用心傾聽的敏捷銀行‘發展愿景,推動資產質量持續向好。“王錫峰稱。
反觀當下,恒豐銀行經營質效已有所提高。截至9月末,資產總額達到10773億元,較年初增加530億元,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0.37億元,同比增長99.54%。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至2.84%,撥備覆蓋率達到150.62%,較年初提升28個百分點。
下一步,恒豐銀行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進轉型發展。將引進先進金融科技技術,以金融云、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作為支撐,通過大力建設“恒心工程”科技系統,聚焦客戶需求,從獲客、經營、風控等各個領域構建覆蓋全業務條線的數字銀行體系,進一步實現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管理機制的全面重塑,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敏捷銀行。
公司治理將是恒豐銀行一路相隨的主線,將持續完善治理機制,夯實制度保障。據王錫峰介紹,恒豐銀行將參照上市公司要求,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履職問責、經營授權等各項制度,形成以制度管業務、管機構、管人員的良好局面,為全行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