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業績承壓。
不過,三季報可見,汽車金融板塊成為一個銀行機構的業績亮點。
如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根據三季報,今年平安銀行汽車金融前三季度新增放款額為379.79億元、582.17億元和621.16億元,其累計新增放款額同比去年分別增長16.2%、40.6%和46.8%,新增速度持續擴張。
在余額方面,平安銀行汽車金融在貸規模分別為1835.21億元、2036.42億元、2248.96億元,相比2019年末實現2.4%、13.6%和25.5%的增長。
汽車金融公司仍是最大玩家
羅蘭貝格的報告顯示,我國新車金融整體滲透率逐年提升,2019年達43%。按使用金融產品的臺數比例,貸款滲透率約35%,融資租賃滲透率約8%,不過與歐美成熟市場,80%的市場份額相比,新車汽車金融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汽車金融市場的主要玩家包括汽車金融公司、商業銀行、融資租賃公司或類金融公司(擔保公司)等。隨著電商渠道發展,二手車電商也開始涉足融資租賃領域。
在眾多玩家中,汽車金融企業是行業主力,這主要是主機廠和汽車金融公司天然的“血緣”聯系,25家主機廠和經銷商背景的持牌汽車金融企業在2019年的市場份額占50%-60%。除較早入局的合資品牌外,近年來各自主品牌和外資主機廠紛紛成立汽車金融公司,優先把握本品牌消費貸款業務,并展現出向多品牌業務拓展的意愿。
廣汽匯理有關負責人徐育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金融與主機廠息息相關,主機廠賣得好,汽車金融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中國目前一共有25家汽車金融公司,其中90%都是專屬。目前在中國全款買車的人大概占50%,剩下的50%是分期付款,即貸款。貸款中,銀行一般占25%的份額,剩下25%的份額,是留給汽車金融公司和其他能夠提供汽車金融服務的企業。
資金依然是汽車金融公司最大難題
不過,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
10月19日,上海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通報,責令東正金融3個月內清退控股股東中國正通汽車服務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事發原因為中國正通以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違規開展關聯交易。決定書還稱,東正金融經銷商汽車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東正金融被責令暫停經銷商汽車貸款業務。
上海銀保監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披露了四項具體違規行為,東正金融被責令改正,并處罰款200萬元。
次日,正通汽車與東正金融同時公告稱,公司股票于上午9時暫停買賣。隨后,東正金融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正通汽車將向廈門信達(000701,股吧)出售帶29.9%投票表決權的8.065億股(下稱“目標股份”)正通汽車股票,每股轉讓價格為1.74港元/股,交易對價約為14.03億港元,買賣協議已于10月19日簽訂。交易完成后,廈門信達將成為正通汽車最大單一股東,從而間接控股東正金融。
和此前相比,近幾年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的互相滲透也越來越頻繁。
一方面是因為汽車金融公司需要通過銀行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另一方面銀行也需要汽車金融公司來降低獲客成本。特別是2018年之后,隨著“房住不炒”基調落定,銀行也將重心逐漸向汽車金融轉移。
“此前只有兩家銀行的總部有汽車金融部,現在基本上所有的銀行都有專門做汽車金融的事業部。”徐育林表示。
徐育林還告訴記者,對于汽車金融公司來說,資金問題一直是繞不過的一個檻。“以廣汽匯理為例,資金來自兩塊,一塊是股東投入的注冊資金。廣汽匯理成立時的注冊資金為5個億,目前就有30個億,30個億在25家里面排名中偏下的水平,險企汽車金融公司中,注冊資金最高達到150個億。另一塊是到銀行借錢,從這個角度來看,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成本一定比銀行高,因此無法跟銀行競爭。因此我們要和銀行合作,比如和銀行的聯合貸,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各出一半的資金,風險共擔。”
除了平安銀行之外,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等也在汽車金融上發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