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11月12日,在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消保局副局長尹優平表示,要完善有深度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重點是要完善好支付、征信、擔保、破產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優化普惠金融相關的法治環境,特別是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下,完善數據的資產產權交易流通制度和標準。
這是他對提高普惠金融前瞻性和有效性的四點建議之一。此外,他還提出,要完善有競爭力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堅持市場在普惠金融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廣覆蓋、有差異的服務金融體系,分類、分層滿足不同普惠金融的需求,比如一老一小、婦女、中小企業不同的群體和弱勢群體。
完善有適應性的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特別是要適應雙循環格局下不斷擴大內需的市場,人口老齡化和銀發經濟所帶來的一些挑戰,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完善有溫度的普惠金融能力體系。當前金融機構普惠金融服務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同時人民群眾、小微企業的金融素養能力還不高,人民銀行連續五年對金融素養進行了問卷調查,雖然我們整體的金融素養和金融能力有所提高,但還有差別性,特別是一些弱勢群體,他們的金融素養或產生的數字鴻溝不適應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
尹優平表示,“十四五”即將起航,我國供求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普惠金融所面臨的問題也很多。當前普惠金融發展一定要增強對新發展格局的適應性,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內生發展、開拓發展等多層次的需求。而且要適時創新,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服務,提高普惠金融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世輝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程維妙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