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包商銀行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本金實施全額減記,并對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積應付利息不再支付,這將成為國內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歷史上首例本金全額減記。
實際上,早在包商銀行被接管開始,地方銀行信用風險就逐步暴露,投資者對于中小銀行資本工具投資熱情下降,銀行二級資本債融資成本也在逐步上升,部分銀行暫停債券發行。11月16日,福建海峽銀行就發布公告稱,由于市場出現波動,取消發行“20海峽銀行二級02”。
盡管發行難度上升,但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仍在快速增長。據wind數據顯示,僅1月份至11月16日,銀行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券就有57只,發行規模達5995.8億元,發行規模已超2019年全年水平。
銀行二級債首次被減計
11月13日,包商銀行以其自身的名義在中國貨幣網發布關于對“2015年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級資本債”本金予以全額減記及累積應付利息不再支付的公告。
公告顯示,包商銀行于11月11日接到《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認定包商銀行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稱,201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對包商銀行實施接管。在接管期間,經清產核資,確認包商銀行已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生存。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保監會認定包商銀行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
包商銀行公告中指出,該行依據規定及《2015年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級資本債券募集說明書》(該債券簡稱“2015包行二級債”)減記條款的約定,于11月13日(減記執行日) 對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 本金實施全減記,并對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積應付利息(總計5.85億元)不再支付。
依據公告,該行已于11月12日通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授權其在減記執行日進行債權注銷登記操作。
實際上,早在去年5月份包商銀行因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被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接管后,該行的二級資本債券兌付風險就已引起市場關注。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助理總經理李茜分析,由于包商銀行已提起破產申請,市場上對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的減計已有預期。預計短期內對中小銀行,尤其是資產質量較差的中小銀行發行資本補充工具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此次事件打破了二級資本債券的“剛性兌付”,有助于促進資本補充工具發行定價更為合理和市場化,有利于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熊啟躍認為,二級資本工具減記在中國銀行業發展歷史上是首次出現,以往被認為是低風險投資的資本工具發生全額減記,給投資者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二級債發行難度上升
實際上,近年來銀行二級資本工具發行難度持續上升。本次“2015包商二級債”減記后,將進一步提升中小銀行資本工具的發行難度。
李茜表示,隨著本次二級資本債的減記實施,市場更聚焦于銀行的經營能力、資產質量和信用風險,二級債的“信用分層”現象將持續演化。
光大證券(601788,股吧)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向記者分析,自包商銀行事件以來,已有數家中小銀行宣布不予贖回二級資本工具,嚴重打擊了市場對于中小銀行資本工具投資的信心,信用利差曾經一度大幅度走闊,資本債券發行也在包商事件之后出現了階段性凍結。“此后,錦州、恒豐、甘肅等銀行事件對中小銀行資本工具發行產生了系統性影響,造成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難、資本工具發行成本高、市場化投資需求少。”
王一峰亦指出,現階段中小銀行資本工具定價較高,主要是因為各類銀行資本工具均不得設置贖回激勵條款,發行人不予贖回(或中止派息)不構成違約;投資者對發行銀行贖回二級資本工具,“借新還舊”一級資本工具的預期是不穩固的,因此只能認為大型銀行的資本工具不存在信用風險。
據某股份制銀行投行部業務人士透露,包商銀行接管事件出來后,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的準入門檻明顯提高,大型銀行基本不會銷售小銀行的資本工具,城商銀行、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工具的難度、信用溢價都大幅提升,投資者認購積極性也受到較大影響。
多位銀行投行業務人士也均表示,目前銀行對購買銀行債券較以往審慎,很多地方銀行債券并不太受歡迎,主要是考慮信用風險問題。
“業績表現不佳、資質較差的地方銀行,二級資本工具發行難度更大,近來實際上已有多家銀行放棄發行計劃。”上述股份制銀行投行部業務人士表示。
11月16日,福建海峽銀行就發布公告稱,由于市場出現波動,取消發行“20海峽銀行二級02”。
熊啟躍表示,目前銀行二級資本工具流通性較低、投資者尚待豐富。銀行持有資本工具的風險權重較高。監管部門仍需要進一步提高債券市場廣度和深度,豐富投資者,提高債券流動性。
銀行亟待資本補充
盡管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難度增加,今年以來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工具補充二級資本的熱度仍在上升。
據wind數據顯示,僅1月份至11月16日,銀行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券就有57只,發行規模達5995.8億元,涉及銀行47家,其中僅城商行和農商行就有30家,而2019年全年商業銀行次級債發行規模為5955億元。
發行難度和成本趨高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為何快速增長?熊啟躍認為,二級資本工具目前仍是中小銀行主要資本補充工具,受業務發展及不良上升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尤其地方城商行、農商行資本壓力非常大,但核心資本補充渠道受限,通過二級資本工具補充二級資本成為當前地方銀行緩解資本壓力較快且有效的途徑。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也向記者分析,一方面是利潤增速下降,通過利潤留存內源補充資本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外源資本補充工具,如上市銀行發行可轉債補充一級資本面臨可轉債轉股比例較低的問題,無法切實發揮補充資本的作用。“銀行股估值較低也從股權定價等方面增加了IPO補充資本的難度。”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就先后多次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增強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
今年5月,金融委辦公室發布11條金融改革措施,指出下一階段將出臺《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把補資本與優化公司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在11月6日舉行的銀保監會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指出,下一步將有序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和風險化解,壓實各方責任,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風險的機構,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有序推動,拓寬風險處置和資本補充的資金來源,多渠道補充資本。
在熊啟躍看來,目前中小銀行最首要的任務是修復資產負債表。地方銀行資本緊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期業務的非理性擴張,沒有形成良好的內源資本補充循環機制和風險管控能力,銀行業經過多輪資本補充,依然面臨資本補充壓力。現階段地方銀行更應審慎開展各項業務,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通過兼并重組提升競爭力。
王一峰建議,對于中小金融機構的資本補充及風險化解,需要有系統性方案,如提高市場化定價程度,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培育多元化投資機構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