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馮彥明 侯潔星:歐美個人破產制度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與啟示

    2020-11-18 15:41:47 和訊名家 

      個人破產制度與商業銀行聯系緊密

      商業銀行是全社會的信用中介,與個人破產制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具體而言,個人破產制度解決的是債務人因資不抵債破產而導致的不能按照約定償還債權人債務的問題,涉及到債務人和債權人雙方的權益。而在當前信用經濟條件下,絕大多數債務人都與銀行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借貸關系。因此,在個人破產制度中,商業銀行扮演著主要債權人的角色。

      一般情況下,個人破產源于個人過度負債,從商自然人(又稱“商個人”,指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營利性職業的個人)到普通消費者,產生過度負債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自然人作為企業或公司的債務擔保人,由于所擔保的企業或公司破產而連帶自身背負巨額負債的情況;二是個人由于經營不善而產生的過度負債,主要是指個體工商戶、獨資企業的老板以及電商、微商等商自然人在經營過程中因商業決策失誤或資金鏈斷裂等而導致其不能及時應對市場風險,進而造成個人過度負債和破產的情況;三是普通消費者因消費過度而引起的個人過度負債。

      基于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個人過度負債,銀行都是主要的債權人。因為商業銀行在市場交易中屬于信貸融資供給方,主要的授信對象就是企業法人和居民個人。其中,銀行在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又大都以企業家的個人資產和信用為擔保,企業家個人因為企業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而負擔債務的情況十分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破產也就意味著個人破產,將會對商業銀行產生雙重影響。當然,因個人為企業擔保而發生的借貸關系只是銀行與個人之間信貸關系的一部分。

      近年來,受國人消費習慣變遷以及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盈利壓力的影響,商業銀行的個人信貸業務獲得了迅猛發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以及信用卡業務。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08年至2019年,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已從3萬億元增至30.07萬億元,增長超過10倍,且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2019年末這一比重已達19.64%。可以看出,個人住房貸款在商業銀行各類貸款總額中占據著很大比例。此外,隨著居民消費的增長和銀行零售業務的大力發展,作為零售業“最后一塊奶酪”的信用卡業務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據統計,2019年我國新增信用卡1.6億張,同比增長25.9%,國內信用卡發卡總量累計突破5.9億張,全國信用卡消費交易金額達到741.81萬億元,相較2018年增長了10.75%;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信用卡消費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提升。伴隨著消費信貸的蓬勃發展,我國居民負債總額也在不斷增加,截至2019年末,我國居民的債務總額已達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高達13.4萬元,個人破產的潛在風險巨大。由此可見,個人破產制度全面實施后,商業銀行有可能成為最大、最主要的債權方。

      歐美個人破產制度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美國

      個人破產制度在歐美國家發展較早,是其法律法規體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且其個人破產的數量也遠高于企業破產數量。特別是美國,在近兩個世紀的時間里,每200個人中就曾有1個人破產,可見其個人破產事件已司空見慣。但這并不代表著美國擁有先進和完善的個人破產制度。通過研究美國破產法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美國的破產制度特別是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與修改大都與經濟危機密切相關。從1800年美國國會為解決因1797年經濟危機而導致的大批商人資不抵債的問題而頒布了為期近3年的只適用于商自然人的第一部聯邦破產法,到1837年美國為應對因經濟危機而產生的大量個人資不抵債的情況而實行了為期18個月的自然人破產法,美國政府在此后發生的數次經濟危機中,都采取了同樣的手段以達到恢復經濟的目的。可以說,美國的個人破產制度不僅維護了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的利益,也成為政府治療經濟與金融危機的一劑“特效藥”。

      然而,美國個人破產制度在治愈經濟危機的同時也在催生著新一輪危機,特別是在消費信貸產生以后。1978年的破產法就是美國為遏制與日俱增的無力償貸的消費者,促進消費信貸的持續繁榮和經濟發展的持續高漲而實行的極為寬松的自然人破產制度。根據當時的破產法第7章規定,不論債務金額大小,任何人均可申請破產,而且在破產過程中,借款人只用將其所有不能免除債務的資產轉交給托管人進行清償后就可以獲得債務免除,且不必再遵守行為約束。這種制度在為大量債務人解除后顧之憂的同時,也造成了美國某些自然人對個人破產制度的濫用。因此,為改善美國消費者濫用破產程序的狀況,該法自頒布以來經歷了十余次修改,其中,修改幅度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是2005年頒布的《防止破產濫用及消費者保護法》修正案。然而,消費者濫用破產程序的行為并未因此得到遏制,反而爆發了次貸危機。危機的爆發又進一步加劇了個人破產的局勢,2006年后美國的個人破產數量出現了連續三年的快速增加,到2010年,美國的個人破產案達到了近160萬件。

      個人破產數量的激增給美國的商業銀行帶來了嚴重影響。首先,由于美國新修訂的個人破產法將抬高個人債務豁免的門檻,擴大不可免責的債務范圍以及償債期限,許多人趕在修正案正式實施前提起了個人破產訴訟,導致2005年下半年美國商業銀行核銷了大量的信用卡呆壞賬,不僅造成2005年度美國商業銀行的凈收入下降,還使銀行業出現了危機端倪。之后,隨著金融風險的傳染,個人破產和企業破產之間產生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大量破產者的聚合直接導致了美國部分商業銀行的破產,金融系統隨之癱瘓,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寬松的個人破產制度在破產資格和程序設定上為瘋狂超前消費的債務人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在刺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消費泡沫,從而嚴重損害了商業銀行等債權人的利益,而銀行業的危機又會引發整個經濟金融市場的危機,從而造成更多的企業和個人破產,最終損害的仍是廣大民眾的利益。

      歐洲國家

      與美國相比,歐洲國家對個人破產較為嚴苛,現代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也相對較晚,基本產生于20世紀末。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歐洲國家也出現了政治和經濟危機,社會福利結構發生改變,靠借貸維持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加之美國超前消費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傳播以及歐洲各國對信用消費管制的放松,個人過度負債的問題凸顯。在此背景下,歐洲各國競相建立了個人破產制度。

      與美國不同的是,歐洲國家的個人破產制度注重于維護債權人的利益,對債務人破產有著較為嚴苛的條件,而且破產后債務人的個人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例如,德國在1999年正式實施的《破產法》,內容覆蓋公司和消費者破產事項,第一要旨是最大限度地維護債權人的利益,同時給予債務人重新振作的機會。在德國,如果申請破產的債務人與債權人法定的庭外協商和庭內調解均未達成和解協議,就要啟動破產程序,申請債務免除,并且在申請通過后的6年時間內并不能完全免除債務,債務人會受到嚴格的自身行為約束,大部分的收入也將轉入托管人名下,再由托管人分配給各債權人。法國的個人破產制度與德國較為相似,比較注重讓債權人和債務人達成和解協議,并且債務人的資產和收入豁免程度很低,破產者幾乎必須將其所有的收入用來償還債務,償還的時間長達8~10年,可以說是對債權人最有利的破產制度。相比之下,英國個人破產后受到的約束條件較低,2002年英國新修訂的破產法對申請破產的債務人的行為約束期限從3年減至1年,在此期間債務人的資產也將轉移至托管人名下,并且包括住房在內的所有有價資產都將被納入清償程序。

      從表面上看,歐洲國家的個人破產制度似乎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債權人的利益,對商業銀行產生的不良影響可能遠小于美國。實際上,由于歐洲國家的個人破產程序較為復雜和冗長,對破產者的債務免除較少,個人破產后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不足,且多數國家設置了較為漫長的償債期限,造成破產者償債能力不足,償債效率不高,債權人并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收回全部債務,這就會使歐洲的商業銀行面臨大量不良資產的核銷困境。此外,盡管歐洲各國的個人破產制度對債務人不利,但隨著失業率的上升和消費信貸的發展,個人破產的數量也在持續上升,隨之而來的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累計增多。對歐洲銀行業而言,清理大量的不良貸款已成為它們進入21世紀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并且基于歐盟的特殊形式,任何一個國家的銀行發生危機后都會很快蔓延到整個歐盟,從而對歐洲經濟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

      歐美國家個人破產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通過研究歐美國家個人破產制度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可以發現,無論是對債務人寬容的美國模式,還是對個人破產較為嚴苛的歐洲模式,其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都沒有以合理妥善地解決債權債務關系、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而是與經濟危機掛鉤,成為了政府緩解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措施產生的負效能日益凸顯。因為在信用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作為規模最大、最主要的債權人,個人破產的危機首先會傳導到銀行體系中,導致銀行業不良貸款的大規模增加甚至造成銀行破產,而銀行業危機又會進一步傳導到整個金融系統,進而造成大范圍的經濟與金融危機的爆發,最終引發破產人數的持續增多。

      由此看來,歐美國家的個人破產制度雖然標榜著維護債權人、債務人的權益,試圖以此減輕破產帶來的影響,但由于其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出發點混亂,目的不統一,因而顧此失彼,引發了進一步的危機。因此,我國要充分吸取歐美國家的經驗教訓,在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時首先要考慮“人”的因素,不僅是債務人,還有債權人,應在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權和為債務人提供重生機會之間找到最佳契合點。只有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建立個人破產制度,不斷完善我國的市場退出機制,才能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根據歐美國家的實踐經驗以及目前我國的信用及法律體系,我國全面實施個人破產制度后,商業銀行可能會面臨以下風險。

      銀行不良資產規模擴大的風險。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貸款率顯著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個人不良貸款的增多。若個人破產制度全面實施,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規模會因個人破產而進一步增大。同時,由于我國存在大量中小微企業融資“個貸化”情況,個人不良貸款的增多還可能引發后續企業及各類組織不良貸款率的上升。這就會使部分對貸款審核不嚴或對借款人過度授信的商業銀行面臨極為嚴峻的不良資產清收風險,個人破產的聚合甚至可能像美國一樣導致銀行破產。

      債務人利用制度漏洞惡意逃廢債的風險。盡管個人破產制度規定一旦發現債務人有財產隱匿、轉移等行為,將不具備申請破產的資格,但由于我國的個人征信體系還不夠健全,金融機構之間仍然存在“信息孤島”,銀行作為債權人難以把握債務人的真實財務狀況和財產變動情況,更難區分債務人在辦理業務、拒絕履行還款義務時的主觀意圖。因此,惡意債務人極有可能利用制度漏洞來達到逃避債務的目的,最終導致銀行無法收回債務,遭受實際損失。

      由于難以執行,銀行還可能面臨債務追償和壞賬積累的風險。目前,我國還未成立專門的破產執行機構,如何監督債務人嚴格執行破產判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國個人破產制度出臺時未能設立相應的執行機構,銀行則可能面臨因“執行不能”導致無法收回欠款的窘境,從而造成壞賬積累,不利于商業銀行及時管理與核銷呆賬壞賬。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銀行家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和訊熱銷金融證券產品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2021国产精品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