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地方政府在中國債券信息網上披露發行用于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專項債信息。
12月1日,中債網發行信息顯示,廣東省將于12月7日招標發行100億元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本只債券為新增專項債券,品種為記賬式固定利率附息債券。
據了解,這是首個地方政府在中國債券信息網上披露發行用于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專項債信息。
本期債券發行期限為10年,第6-10年末等額償還本金,其中前5年為還本寬限期,只償還專項債券利息,后5年償還專項債券本金及利息。本期債券利息按年支付,發行后可按規定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上市流通。募集資金用于郁南農信社(40億元)、普寧農商行(37億元)、揭東農商行(14億元)和羅定農商行(9億元)補充資本金。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債券由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資金運營主體,通過間接入股等方式分別向上述4家小銀行注入資本金。
據了解,此前對于地方具體以何種形式注資中小銀行,業內也展開了討論,廣東此次采取的形式是其中之一,而另外一種形式則是以募集資金認購中小銀行發行的資本工具,如可轉債、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根據新世紀評級報告,本期債券償債資金來源于股利分紅、信貸資產回收所得或財產信托運營收益、股權轉讓所得,根據方案,償債資金預計能夠覆蓋本期債券本息;但償債資金來源受經濟環境、中小銀行經營狀況影響較大,需關注收益不達預期對償債資金的影響。
早在今年7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
事實上,自疫情暴發以來,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銀行一直在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投放。而信貸投放的擴張,自然會加大對銀行資本金的消耗,這給銀行尤其是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銀行帶來較大壓力。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經歷了一個V型反轉,在第三季度資本充足率有所回升,而城商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為持續下滑狀態,截至三季度末,城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2.44%,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僅為12.11%。
“國家允許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核心目的還是為了擴寬中小銀行融資渠道,緩解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進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國海證券(000750,股吧)證券分析師靳毅在研報中表示。
據了解,目前已有溫州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烏海銀行、內蒙古銀行披露了申請地方專項債補充資本金計劃。另外,山西、陜西、浙江等省或也將于12月發行專項債用于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
國海證券研報認為,由于現在地方政府是很多地方中小銀行的主要股東,而專項債是地方政府發行,由地方政府承擔責任,因此允許地方政府用專項債中的一部分額度,認購可轉債來為中小銀行注資,其實相當于規定了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強化了地方政府在處置中小銀行風險中的作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