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一級巡視員毛紅軍在小微金融服務顧問制度啟動會暨支行長座談會上透露,近期銀保監會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把加強信用信息共享作為“十四五”期間健全普惠金融基礎設施的重點工作。
會議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人行營管部、北京銀保監局與豐臺區政府聯合舉辦。本次會議以“共襄共治、服務小微”為主題,旨在充分發揮銀行支行在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貼近一線、了解企業的優勢,持續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金融監管部門、在京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優化內部資源配置、改進信貸管理機制、強化金融科技運用、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進行了對話研討。
在監管引領和各項政策共同支持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穩步改善,信貸供給取得增量、擴面、降本、提質多維度平衡發展。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6.85萬億元,同比增速31.8%,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9.8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2796萬戶,同比增加550.7萬戶。信貸結構也明顯改善,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分別增長了35%、56.7%,一季度大中型小微企業首貸戶同比增長近1倍。貸款利率繼續穩中有降,前4個月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6%,較去年底下降0.23個百分點,2018年一季度以來,累計下降2個百分點。銀稅互動類小微企業貸款持續快速增長。
盡管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特別是信用貸款難的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毛紅軍表示,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的占比還處于偏低水平,缺抵押、缺擔保的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仍然面臨制約。解決難題的關鍵是增加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讓銀行更加準確地判斷企業第一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減少抵押擔保的依賴。因此,共享公共信用信息,有助于解決銀行缺信息的難題,對銀行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更準確地判斷企業風險具有關鍵意義,也是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工作。
毛紅軍介紹,銀保監會積極推動信用信息共享,聯合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等部門開展“信E貸”銀稅互動、銀商合作,各級派出機構推動配合地方政府在當地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及金融服務平臺,同時發揮監管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將銀行參與信用信息共享、創新產品服務模式的情況納入綜合評價指標,指導銀行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將公共信用信息與內部金融數據有機結合,改進業務審批技術和風控管理模型,提升對小微企業等長尾客戶能貸、惠貸的能力。
除去信息共享機制的建設外,毛紅軍表示,銀保監會還將繼續強化監管引領,一是引導銀行積極對接各地涉企信用信息和中國金融服務平臺,主動發布金融產品,利用好公共信息資源,提升精準客戶獲客,精準授信、精準風險管理能力。 二是引導銀行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創新信用貸款產品,著力提升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的占比。 三是指導銀行依法合規接入、查詢、使用涉企信用信息,加強信息科技風險防控,避免數據泄露和濫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