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
在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的情況下,貨幣政策要“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
通過這三個發力來實現三個穩:一是信貸總量穩中有增,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二是融資結構穩中有進,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制造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對民航業、服務業等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行業的支持力度。
三是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讓利,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原行長周振海:
2022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融資需求,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實現總量穩、結構優的優化組合。
一要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形勢變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靈活調節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投放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更加主動有為,加強窗口指導,持續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的流動性、資本和利率三大約束,培育和激發金融機構擴大對實體經濟貸款投放,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二要保持信貸結構穩步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做好“加法”,精準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農、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等常規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實施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接續轉換工作,推進普惠小微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發揮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作用,助力科學有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信貸增長緩慢地區的信貸投放,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要保持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繼續激發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效能,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規范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鞏固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下行成效,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
四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穩定。堅守幣值穩定根本目標,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不斷增強前瞻性、自主性、穩定性,強化預期管理,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促成匯率合理均衡、外匯市場平穩健康。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參事、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原行長周曉強:
落實穩健貨幣政策需要把握好“靈活適度”的取向,發揮好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為穩定宏觀經濟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著力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當前穩定信貸增長面臨新舊動能轉換、傳統基建等領域信貸需求轉弱的問題,需要加強前瞻性研判形勢,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挖掘穩定信貸增長的著力點,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長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積極發揮結構性工具的引導作用。去年以來,人民銀行在支農支小再貸款基礎上,順應經濟結構調整趨勢,推出了很多新的工具,如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要用好結構性工具,通過多做“加法”,精準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穩定信貸增長和優化信貸結構。
三是要充分體現對金融機構的激勵引導。今年人民銀行又將之前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貸款提供激勵資金,將有效調動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同時,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包括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擔保、貼息等配套政策。例如近年來四川持續推進財政金融互動,累計投入資金約225億元,撬動銀行機構新增貸款3.2萬億元,充分顯現了政策協同支持經濟發展的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中原銀行董事長徐諾金:
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實現總量穩、結構優的較好組合。
總量工具主要關注貸款規模、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三個變量。M2和社融增速需要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目前這兩個工具的增速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信貸投放應該成為今年總量工具的重要著力點。從信貸供給角度來看,應該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加大對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等資本補充工具的支持力度,以此來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結構性工具可以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利用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信貸增長緩慢地區的信貸投放。二是推動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接續轉換工作,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續推動普惠小微貸款“增量、降價、擴面”,更好發揮其穩企業保就業的重要作用。三是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融資利率,助力科學有序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來源:金融時報客戶端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銀行家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