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會議強調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強調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及時研究化解房地產風險方案,中國政府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主流機構發聲力挺、監管釋放積極信號,周三港股、A股集體迎來超跌反彈,A股三大股指午后均漲超3%,截至收盤滬指漲3.48%,深成指漲4.02%、創業板指漲5.20%。
從盤面表現來看,部分券商、銀行、保險股等在中午收盤前出現明顯異動,午后大幅拉升。截至收盤,銀行(申萬一級)收漲3.91%,其中蘭州銀行多次封板又開板,最終收漲10.04%,成都銀行漲9.13%、招商銀行(600036)漲7.93%,寧波銀行(002142)、興業銀行(601166)分別漲5.40%、5.15%,杭州銀行、平安銀行(000001)也分別漲超4%。
自3月以來,大盤受內外部因素干擾不斷下挫,截至3月15日滬指、創業板指跌幅均超過12%。就銀行板塊來看,銀行業(申萬一級)年初至今累計下跌4.91%,僅3月以來就跌超5%。在此之前,銀行板塊因為業績超預期、估值水平較低、市場避險情緒趨高等因素一度成為市場回調、板塊輪動中“最抗跌”的板塊。
從短期影響因素來看,2月社融總量和信貸數據不及預期,銀行資產端承壓,其中尤其反映居民購房需求的中長期貸款成為主要拖累,房地產行業對銀行業務及資產質量的干擾加劇。山西證券(002500)銀行分析師劉麗團隊認為,后續需關注貨幣傳導效果及信貸需求修復進程,長期仍需關注房地產寬松政策落地實施,以及貨幣、財政政策穩增長的效果。
此前在穩增長目標下,市場對寬信用的預期不斷升溫,如今隨著市場形勢變化和金融委再次表態“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市場預期進一步強化。劉麗認為,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將逐步改善悲觀預期,帶動中長期信貸需求修復,寬貨幣逐步傳導至實體經濟,帶來信貸總量的提升。
另外從基本面來看,機構觀點普遍認為,今年銀行基本面整體向好的趨勢較為確定,不良也會進一步改善。近期各銀行公布的業績快報中,有12家營業收入增速在10%以上,13家歸母凈利潤增速在20%以上,資產質量持續向好,不良率降低。上周平安銀行公布的2021年經營數據也顯示,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
有分析認為,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干擾下,低估值且基本面改善超預期的銀行股仍是行情修復過程中最保險的配置,而成分股權重高的行業或個股是指數反彈領軍者,基本面扎實的銀行等金融股尤其值得關注。劉麗認為,目前銀行估值水平處于歷史底部,隨著信貸需求的逐步修復,銀行在資產質量及信貸投放都將受益,疊加基本面催化,看好銀行板塊的估值修復,但個股分化仍將持續。從16日領漲的銀行來看,業績增長潛力大、具有地域優勢的地方城商行,以及零售和非息收入支撐較強的股份行仍是主力。
此前光大證券(601788)分析認為,根據信用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態的不同,可將寬信用周期分為貨幣寬松(貨幣環境轉松)、寬信用初期(信用轉寬、經濟承壓)、寬信用中期(信用寬松、經濟向好)、寬信用后期(信用轉緊、經濟向好)四個階段。復盤2011年以來的4輪寬信用周期,在行情表現上,在貨幣寬松和寬信用中期兩個階段,銀行指數大概率既有絕對收益、又有相對收益。2012-2013年、2015-2017年、2018-2019年、2020-2021年四輪寬信用周期中,銀行指數分別實現22.2%、60.1%、29.7%、20.2%的絕對收益,并且除2020-2021年寬信用周期外,均實現了相對收益。
最新消息顯示,人民銀行已傳達學習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精神,將堅決落實金融委的工作要求,其中包括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穩妥推進并盡快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