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61家信托公司2021年年報出爐。據統計,信托公司業績分化持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信托公司主動管理型證券投資類信托增長明顯,部分信托公司2021年末規模較年初增長幅度超過3倍。
“這表明部分公司在標品業務轉型及主動管理能力提升方面已經取得積極的成效。”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表示,在監管政策指引下,信托公司逐步收縮非標資產,拓展標品業務已成為行業的共識,提前布局這類業務的公司將取得先發優勢。展望后期,帥國讓預計未來標品信托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行業分化程度可能會更加顯著。
業績分化持續 強者恒強明顯
2021年,信托公司在盈利能力上分化繼續加劇。根據中誠信托投資研究部最新統計數據(母公司數),從凈利潤來看,61家公司的凈利潤均值為7.38億元,同比增長5.01%;但TOP10均值23.04億元,同比略下降1.62%;前十的集中度水平達到51.20%。體現了明顯的行業分化格局。
就具體信托公司業績數據來看,中信信托、建信信托、華潤信托、外貿信托等信托公司凈利潤增速在15%以上,其中,中信信托、建信信托2021年凈利潤增幅均超過30%。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部分信托公司業績增速亮眼的同時,亦有信托公司業績出現下滑。舉例而言,昆侖信托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4.22億元,同比下降30.99%;凈利潤為3.43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達到72.82%。重慶信托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逾30%。
“從數據可以看出信托公司之間仍呈現強者恒強的分化態勢,轉型發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中誠信托投資研究部表示。
金樂函數信托分析師廖鶴凱分析認為,有些信托公司業績增速較好主要源于歷史包袱較小、業務團隊構架完成,轉型發力;有些信托公司增速下滑較明顯或因地產業務停滯,加之非標業務壓縮,新業務開展較慢所致。
證券投資類信托大增 多家公司主動管理型增幅超3倍
財聯社記者發現,2021年不少信托公司投向證券市場的信托資產規模和占比均大幅提高。諸如,江蘇信托2021年末投向證券市場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021.42億元,同比翻倍,占比已經超過50%,達到52.3%,而2020年的占比則僅為26.2%;五礦信托投向證券市場的信托資產規模為3003.57億元,同比增長3.26倍,占比由2020年的10.02%升至2021年的36.75%,在五大投向領域中躍至首位。
從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來看,證券投資類信托規模增長更為明顯。舉例而言,江蘇信托主動管理型證券投資類信托2021年末為2039億元,較年初增長3.46倍;五礦信托、建信信托2021年末主動管理型證券投資類信托規模較年初增長幅度分別為3.33倍、2.86倍。
中誠信托投資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61家信托公司證券投資信托均值達到了660.12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54.14%。
廖鶴凱稱,投向證券市場信托資產規模占比大幅提升和行業大幅壓縮融資類業務規模同步,這是在監管的指引下,信托公司積極轉型的成效,非標轉標順利推進,市場認可度和接受度大幅提升,業務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廖鶴凱進一步表示,后續融資類信托規模會繼續壓縮,標準化證券市場投資類產品會繼續完成規模替代,此過程中將伴隨著信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觸底反彈的持續。
“證券投資信托將成為未來信托資產規模中非常重要的構成。”中誠信托投資研究部表示。數據顯示,受資本市場發展、資管產品非標轉標、投資者需求多元化等因素影響,資金信托投向證券市場的占比自2020年開始大幅提升,2020年底占比為13.87%,同比提升2.95個百分點,2021年底占比達到22.37%,同比大幅上升8.5個百分點。
不過,標品業務市場競爭激烈。在一位信托公司內部人士看來,相較其他資管同業,信托公司在標準化投資領域投入與積累較少,在產品資源、渠道資源、專業人才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信托公司需豐富產品線和服務線,提升投研能力,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