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未來銀行零售業務的競爭是對客戶的競爭,數字化能力是進入市場競爭的入場券,因此數字化也成為了零售業務發展的“下限”。
在數字化轉型的潮流中,“智能化”、“數字化”成為兩大關鍵詞,數據也在其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6月10日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金融機構智能化和數字化改造線上沙龍”,中信銀行(601998)財富管理部總經理助理袁東寧博士線上出席并參與討論。
袁東寧介紹,中信銀行將數字化轉型上升到戰略層面,一張藍圖繪到底,通過制定轉型規劃、推進板塊轉型、成立實體組織,落地具體項目等措施,從客戶視角出發,以業務為引領,取得了較為豐富的轉型成果。
袁東寧認為,未來銀行零售業務的競爭是對客戶的競爭,數字化能力是進入市場競爭的入場券,因此數字化也成為了零售業務發展的“下限”。袁東寧表示,行業應當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并不是技術的轉型或創新,而是業務模式的創新,數字化轉型應當與經營是“一張皮”,轉型的核心是創造業務價值。
數字化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入場券
今年年內,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袁東寧表示,兩份“重量級”數字化轉型指導文件先后發布,為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勾勒出藍圖,明確了脈絡。
袁東寧介紹,2019年中信銀行將數字化上升至戰略層面,由一把手“掛帥”成立數字化轉型辦公室,統籌推進業務轉型。具體到公司業務、零售業務、金融市場業務、風險板塊、數據治理等方面,中信銀行成立了若干個專題委員會,分頭推進轉型發展。2021年,中信銀行發布數字化轉型規劃的實施方案,對全行數字化轉型落地實施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在零售業務方面,中信銀行制定了“1536”數字化戰略,圍繞著1個數字化轉型“主戰場”,構建5大“戰役”,推進36個攻堅項目,用攻堅項目落地數字化能力,對業務進行賦能。
“這5個戰役由外及內、從客戶的視角出發,包括了客戶旅程、生態建設、渠道協同、客戶經營和運營管理。實際上是以客戶旅程為主軸,以生態布局擴半徑,以渠道協同促融合,以客戶經營提能力,以運營支撐來增效率,通過這些來觸動零售相關的制度發展。”袁東寧說道。
事實上,從整個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歷程來看,零售業務的數字化轉型起步要早于對公業務,這個是整個行業的特色。
具體到中信銀行,袁東寧進一步表示,該行零售業務與對公業務板塊都在數字化轉型的方向上持續邁進,“在零售業務方面,我們內部講過一句話,就是大數據或者叫數字化是我們的下限。因為未來(零售業務)的競爭是對客戶的競爭,沒有數字化能力,你都沒有進入市場競爭的入場券。零售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取得了很多成果。包括通過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風險防控、效率提升、決策管理等。”
數字化轉型應與經營“一張皮”
對于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而言,數字化轉型工程浩大,在探索的過程中也存在來自內部與外部的諸多難題。
袁東寧認為,數字化轉型的首要難題,是如何統一認知,對此,中信銀行的解決方案是“布道”。袁東寧說道:“一把手組織了多次、多個層面的研討會、說明會,為了統一思想,達到認知一致。我們的認知是,因為對公客戶與個人客戶都在變得數字化,所以我們需要做數字化這件事情,對客戶的認知是我們轉型的起因。”
此外,應當認識到,數字化轉型不是技術的轉型或創新,而是業務模式的創新。不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數字化轉型應當跟經營是“一張皮”,轉型的核心是要創造業務價值,要交付結果。
袁東寧表示,中信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同樣面臨著很多實際的難題,比如數字化人員的短缺,尤其是關鍵的崗位。中信銀行的解決方案涉及三個方面:
第一,在組織機構方面,中信銀行成立了大數據中心,補充了關鍵人才,優化了相關的人員結構。
第二,在機制建設方面,中信銀行建立了適配數字化人才的激勵與提拔機制,不僅靠外部力量,還靠內部力量,把存量人員盤活,建立“數字化學院”培訓體系,系統培育數字化人才,提高整個中信銀行的數字化人才比例。
第三,持續完善敏捷團隊建設。一方面是通過業務整合,比如說在零售條線,中信銀行整合相關組織架構,形成了財富管理“全客戶、全產品、全渠道”的“三全”體系;另一方面,在業務整合之后再做業績的融合。中信銀行通過敏捷團隊把業務人員和技術人員跨部門組織起來,圍繞著一個目標開展工作,對交付結果、優化迭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銀行對數字化轉型普遍加投入,中信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近年來均處于行業前列。袁東寧表示,雖然數字化轉型成效難以量化,但中信銀行仍然會從多角度量化投入與產出,其目的是通過量化的方法,將數字化資源投入到最有價值的地方去。
“比如建一個IT系統,這個IT系統帶來的業務價值是多少,帶來的AUM或者客戶是多少,我們都會去衡量它。不僅僅是為了說這個系統有沒有價值,更重要的是通過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來衡量這個系統該不該做。如果沒有價值的話,你就要果斷砍掉,然后把資源集中到優勢的地方去。
再比方說我們做數字化的精準營銷,我們用ab test去看模型是否有效,能帶來多大附加值。我投入的數字化人員,IT人員甚至包括其他資源,是不是有意義的。這樣我們可以在數字化的建設中進行降本增效的成本控制。”袁東寧表示。
邁向財富管理非線性增長模式
談及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重點與新機遇時,袁東寧指出,對銀行而言,數字化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也是提振市場信心的新路徑,關系著企業形象以及市場對企業的看法。
“以零售為例,數字化轉型需要我們擺脫目前靠‘開網點、增人頭’模式線性增長的瓶頸。也就是說,我們是要通過數字化方法升級增長模式,從而實現非線性增長,以達到我們的目標。”袁東寧說道。
袁東寧表示,數字化永遠沒有終點,中信銀行零售業務要攀登下一個制高點是平臺化和智能化。具體來看,中信銀行零售業務今年提出“超級渠道”這一重點抓手。“超級渠道”指的是通過“三全”打法,圍繞著大數據、AI、API技術,邁向財富管理的非線性增長模式。其中AI技術能夠賦能中信銀行的全客群經營體系,API開放生態能夠拓展數字化的“上限”。
袁東寧稱,財富管理業務要以客戶服務為宗旨進行數字化建設。譬如開展線上的資產配置,為客戶做財富的體檢。傳統來講,這類服務是線下為主,服務主要圍繞著中高端客戶,普惠型客戶無從享受這類服務。銀行開展線上資產配置服務,能夠推動財富管理業務向普惠發展。又如圍繞老齡化趨勢與養老金融,中信銀行圍繞養老賬戶進行體系化建設,從給客戶賬戶、交易、產品、服務支持,到推出“養老賬本”,幫助客戶在未老之時做好養老規劃。
“未來實際上各項技術都存在,元宇宙也好, AI也好,更重要的是改變業務模式,然后通過技術來進行賦能與支撐,去實現它。這樣才能夠讓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服務好相關客戶,滿足客戶實現美好生活的愿望。既回報社會,又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袁東寧總結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