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節“6·18”即將到來,工商銀行卻宣布將停止旗下電商平臺個人商城服務。
近日,工商銀行發布《融e購個人商城重要公告》表示,因業務調整該行將于6月30日24:00停止“融e購”個人商城相關服務。該行提醒消費者,如需進行積分兌換、購買貴金屬和公益捐贈,可以登錄該行手機銀行辦理。
除了關停個人商城服務之外,工商銀行還將停止“融e購”企業商城公開銷售、商圈銷售、跨境貿易等相關服務,票據經紀、工行集采、司法拍賣等服務功能入口遷移至工商銀行門戶網站首頁。
業內人士稱,搭建電商平臺并非銀行強項,銀行系電商平臺多以獨立App運營,與互聯網巨頭系電商平臺相比各方面均有差距,在電商業務競爭中也很難占得便宜,且電商平臺投入很大。因此,銀行系電商平臺遭遇關閉并不難理解。
銀行系電商盡顯落寞
據悉,2012年建行推出首個銀行系電商平臺——善融商務,隨后交通銀行交博匯、農業銀行E商管家、中國銀行(601988)中銀易商、工商銀行“融e購”、光大銀行(601818)購精彩等平臺紛紛上線,銀行系電商平臺“遍地開花”。
至今,銀行系電商平臺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但在互聯網電商平臺鏖戰火熱的當下,銀行系電商盡顯落寞,有的銀行電商平臺甚至早已銷聲匿跡。除了工商銀行關停“融e購”外,今年各家銀行系電商平臺對“6·18”活動的宣傳也都比較低調,時至今日各平臺仍未標出“6·18”相關宣傳字樣。
此前,監管部門明確要求銀行須剝離非銀業務,為此,一些銀行通過成立非金融業務子公司來承載電商業務。
除了即將關停的工行“融e購”之外,目前已有銀行將其電商業務剝離。如農業銀行的“中國農業銀行扶貧商城”(現為“興農商城”)在今年1月1日后,由農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平臺運營主體自今年4月25日起,變更為建信金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招行網上商城已剝離至體外上海玖盈公司。
銀行系電商路在何方
目前來看,銀行系電商業務根據監管規定,大部分已停止運營或徹底剝離。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部分銀行電商平臺停止服務并不意味著銀行未來不再探索這一業務,而是應該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比如一些中小銀行為了打造本地生活圈推出的電商平臺,這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探索。
談及未來銀行系電商平臺的發展方向,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做電商除非是做金融業務,否則這一模式很難實現可持續,至今尚未出現成熟的銀行電商平臺案例。銀行應該探索建立適合自身資源稟賦的電商平臺,從客群定位、產品選擇以及營銷方面契合自身客群特征,比如銀行電商以銷售理財、保險、債券、基金等為主打核心產品就更為適合。
此外,銀行電商平臺在近年來也涌現出不少可借鑒的模式,在扶貧助農領域通過平臺直銷、直播帶貨方式為農產品(000061)提供了銷售渠道。銀行系電商平臺未來發展可以融入更多互聯網思維,在助農扶貧領域發揮自己的特色,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