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銀保監局聯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于推進個人貸款業務送達地址確認工作及完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通知》(京銀保監規〔2022〕1號,以下簡稱《通知》),督導轄內金融機構推進個人貸款業務送達地址確認工作、完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引導北京市各級人民法院提升金融案件司法工作質效。《通知》明確了15項要求,致力解決個人貸款業務貸后管理階段催收函件、調解階段調解材料和訴訟階段訴訟材料“送達難”問題,持續推進金融糾紛一站式、一體化、全鏈條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訴訟、調解的合法權益,有效助力金融機構提高不良貸款處置和糾紛化解效率。
《通知》進一步規范了個人貸款業務訴訟等材料送達地址確認工作流程,采取多種措施解決公告送達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一是進一步明確對送達地址確認的規范和要求。要求銀行機構將《送達地址確認書》作為個人主貸款合同或信用卡申請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消費者在填寫線下送達地址的同時,可自愿選擇是否同意電子送達。二是確保借款、擔保主體全覆蓋。明確《送達地址確認書》確認人應包括個人貸款的債務人和擔保人,或信用卡申請人,以保證簽訂主體全覆蓋,有效避免訴訟主體缺失問題。三是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要求機構須就送達地址的適用范圍、送達地址不準確的法律責任等重要事項向金融消費者履行告知義務;審慎開展電子送達確認工作,嚴禁出現誘導、欺騙確認人選擇電子送達或填寫非本人擁有或控制的電子地址等行為。四是做好送達地址確認管理工作。要求機構加強期間管理并留存送達證據,嚴防法律風險;合規開展貸后管理,嚴禁以送達催收函方式替代實地走訪和上門核實。
《通知》明確將全面推進基于區塊鏈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金融解紛機制創新,將“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推廣至全市法院和銀行保險機構。《通知》要求北京市銀行業協會牽頭完善“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全面推進基于區塊鏈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金融解紛機制創新,并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大力支持銀行保險機構當事人通過平臺開展糾紛化解和訴訟工作。在已有6家法院及14家金融機構開展試點基礎上,將把金融糾紛一站式、一體化、全鏈條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推廣至全市各級人民法院和北京銀保監局轄內所有銀行保險機構。《通知》還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樹立“能調盡調”意識,合理設置靈活適宜的調解方案,并適當授權,避免調解方案過于生硬或久調不決。
《通知》將切實提升司法對金融案件的支持力度和處理質效。一是支持銀行保險機構依法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要求各級人民法院支持銀行保險機構申請訴前保全,節約司法資源。二是加強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明確各級人民法院要貫徹最高人民法院文件精神,對達成一致的調解案件依法提供司法保障。三是加強對調解組織的支持。鼓勵退休法律專業人士作為調解員參與調解工作,提倡人民法院通過示范性案例、編發白皮書、提供專門調解場所等形式支持調解組織開展工作。四是提高訴訟文書送達效率。強調對于依照《通知》規定約定司法送達地址和送達方式的案件,各級人民法院應依法送達各類訴訟文書,并進一步明確送達時間的確定標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