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民間資本參與,盡快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實物工作量的努力持續。近日,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注冊成立了專門的基礎設施基金公司,并完成了首批資金投放。
7月22日,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稱,為解決資本金缺口,國開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出資13.07億元,支持山西省呼北國家高速公路山西離石至隰縣段工程項目和河南安陽豫東北機場項目,這也是國開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成立后完成的首批投放。
國開行稱,日前,在取得銀保監會批復后,開發銀行第一時間完成基金注冊設立,同步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并實現首批兩個項目投放,有效發揮開發性金融在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
7月21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下稱“農發行”)發布消息稱,農發行在7月20日取得銀保監會批復的當天,完成基金公司注冊、營業執照領取、基本賬戶開立、注冊資本金到位,標志著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日,農發行投放全國首筆農發基礎設施基金5億元,用于支持重慶市云陽縣建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助力撬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工商注冊信息顯示,國開基礎設施基金、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注冊資本金均為100億元,前者由國開行全資持有,法定代表人是國開行副行長張輝。后者由農發行全資持有,法定代表人是農發行副行長孫蘭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兩家政策性銀行資本部署略有不同。嚴格基金投向之下,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將全部投向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明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網絡型基礎設施、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國家安全基礎設施等五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重大科技創新、職業教育等領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資的項目。
國開基礎設施基金從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地方、中央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提供的備選項目清單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選擇投資,重點投向三類項目:一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明確的五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二是重大科技創新、職業教育等領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資的項目。
“籌資3000億”是上述兩家政策性銀行舉措的背景。6月29日的國常會指出,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用于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財政和貨幣政策聯動,中央財政按實際股權投資額予以適當貼息,貼息期限2年。該工具作為階段性舉措,有利于滿足重大項目資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撬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盡快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實物工作量。
資金方面,人民銀行牽頭支持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中央財政按實際股權投資額予以適當貼息,貼息期限2年。
項目方面,發改委會同各地方、中央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形成足夠多的備選項目清單,由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通過金融工具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選擇投資。
央行有關司局負責人7月1日指出,人民銀行將支持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金融工具,規模共3000億元用于補充投資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但不超過全部資本金的50%,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
據介紹,該工具將重點投向財經委會議明確的五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等領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資的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國開行負責人表示,通過設立國開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加大重大項目融資支持,有利于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條件下,滿足重大項目資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推動盡快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實物工作量,實現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綜合效應。
中信證券(600030)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指出,隨著疫情應對更加有效,基建原材料配送和開工環境轉好,項目、資金、要素保障等環節更加暢通,預計6月起基建增速將回歸9%-12%的合理增速區間。預計全年基建投資增速為10.1%。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投資逐漸成為穩增長的主要支撐點。當前投資明顯發力,有望盡早發揮對經濟的托底作用,預計下半年經濟會逐季回升。
受益于顯性財政資金支持及一些公共項目提前落地,6月基建投資反彈至12%(5月同比增長7.9%)。瑞銀稱,受益于融資支持和低基數,基建投資有望繼續反彈,預計下半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從二季度的8.6%增長到10%以上(低基數也較為有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