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商銀行在銀保監會的指導和支持下,自2012年陸續發起設立的35家滬農商村鎮銀行,已在“三農”金融服務的最前線深耕了整整十年,是上海農商銀行服務“三農”、助力城鄉發展的排頭兵。
上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力表示,“十年間,上海農商銀行始終堅持‘ONE SRCB’集團化理念,引導村鎮銀行破局創新,建立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管理模式,不斷提升村鎮銀行價值創造能力。”如今,滬農商村鎮銀行已經發展成為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微小銀行,探索出一條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行業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創造之路。
加強黨建引領,加大幫扶力度,打造行業價值創造的新樣本
村鎮銀行成立初期,因注冊資金不高、抵御風險能力不強,要實現健康發展,離不開主發起行強有力的支持。上海農商銀行主動承擔大股東職責,通過黨建引領、改革引領、創新引領、文化引領,為村鎮銀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上海農商銀行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的領導深度融入滬農商村鎮銀行公司治理,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一直以來,上海農商銀行致力于打造村鎮銀行無私奉獻、頑強拼博、廉潔自律的“三種精神”奮斗者文化;致力于培育村鎮銀行“不抽客戶一根煙、不吃客戶一頓飯、不收客戶一分錢”的陽光信貸文化;致力于推進村鎮銀行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經營氛圍。
上海農商銀行堅持大力幫扶,強化對村鎮銀行戰略規劃、風險防控、高管管理、審計監督的管控,加強技術、業務、人才的聯動,幫助村鎮銀行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績效考核機制、黨建和審計監督體系等,推動村鎮銀行建立了職責清晰、管控有效的治理結構。通過有效管控,確保村鎮銀行合法合規經營,維護客戶權益,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在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上海農商銀行還通過資本補充、結對幫扶、外派干部、費用減免、人才培訓、審計監督、科技支撐等方式為村鎮銀行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十年內,除原始資本金外,上海農商銀行為村鎮銀行健康發展注入資本金近7億元,近五年,外派干部近70名,減免費用超過3億元,上海農商銀行榮獲了全國村鎮銀行優秀主發起銀行榮譽稱號,滬農商村鎮銀行也多次獲得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行業組織授予的各類獎項和榮譽。
上海農商銀行的傾力幫扶,樹立了主發起行幫扶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行業典范、發揮了示范效應,為村鎮銀行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滬農商樣本,創造了行業價值。
聚焦做小做散,服務鄉村振興,勇擔經濟價值創造的新使命
上海農商銀行近年來確定了“做小做散”的經營策略,以服務更廣大的普惠客戶群體,切實踐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滬農商村鎮銀行作為集團普惠金融的主力軍,堅持“做小做散”,以“深耕縣域”為定位,沉下身子、深入基層,專注30萬元以下微小貸款,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地方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盡其所能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
同時,作為服務鄉村經濟發展的金融生力軍,滬農商村鎮銀行始終把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改革發展的根莖深深地扎根在厚重的鄉村振興沃土之中,與鄉村振興心手相印、共同成長。滬農商村鎮銀行主動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甘當為鄉村振興輸送金融活水的“毛細血管”,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出了積極貢獻。
石門滬農商村鎮銀行(以下簡稱“石門村行”)所在地湖南省石門縣有“中國柑橘之鄉”的美譽,當地將柑橘產業作為石門“名片”。石門村行將柑橘產業作為優先投向行業,傾斜信貸資源,傾力服務橘農,并逐步向柑橘行業的上下游延伸,服務更多的涉農企業和微小客戶。在采收季,石門村行微小團隊的客戶經理深入當地,與橘農同吃同住,幫助橘農采摘橘子、挑擔裝貨、記賬收銀,獲得橘農的一致好評,收獲了橘農的信任。為切實解決柑橘加工的專業合作社的資金短缺問題,石門村行量身定做信用貸款產品,保證2個工作日可以完成從調查到放款的整個流程,切實解決了這些合作社的燃眉之急。石門村行在當地柑橘行業累計信貸投放8000萬元,戶均14萬元,惠及農戶近200戶,促進合作農戶增收約500萬元。
十年來,滬農商村鎮銀行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結合地區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為云南開遠蝴蝶蘭、湖南醴陵煙花、山東寧陽雞蛋等特色產業給予金融支持,推動地區產業發展、產能增加,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創造了經濟價值。截至2021年末,35家滬農商村鎮銀行貸款余額近190億元,服務的農戶和小微客戶近5萬戶,農戶和小微貸款占比達到近90%。
聚焦痛點難點,賦能社會治理,探索社會價值創造的新路徑
商業銀行如果只關注經濟價值回報而忽視社會價值的創造,則行之不穩、行之不遠。上海農商銀行努力跳出金融看金融,將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融合,探索金融賦能社會治理的最佳路徑。經過積極實踐,與各級政府、基層社會組織共創了“廣度”布局、“強度”攻堅、“溫度”關懷、“密度”聯結、“跨度”融合、“深度”服務的“六度共治”賦能新模式。
徐力指出,“作為上海農商銀行堅守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全國實現共同富裕的主戰場,滬農商村鎮銀行在集團的統一領導下,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積極賦能社會治理,并在賦能社會治理中探索社會價值創造的方法路徑。”滬農商村鎮銀行在“六度共治”賦能社會治理模式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與當地社會治理主體的合作,圍繞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通過改善生產性基礎設施、生活性基礎設施等,助力夯實社會治理基石、改變鄉村面貌建設美麗中國。
深圳光明區光明科學城已提升至國家級戰略科學中心,外來高端科研人員較多,為了營造一流人才發展生態,區政府擬提升對人才公寓的管理水平。深圳光明滬農商村鎮銀行(以下簡稱“光明村行”)了解情況后積極參與,為人才公寓量身打造了“E管家”租賃管理系統,形成涵蓋公眾號、小程序和PC端管理平臺的完整產品體系,可將全區2萬余套人才公寓納入平臺統一管理。以“E管家”為場景平臺,光明村行繼續深化與區政府和相關社會治理主體合作,為光明區人才公寓申請、租金繳納、房屋管理等提供金融支撐。
近年來,滬農商村鎮銀行貫徹落實主發起行要求,與社會各界合作,發揮金融在資源、資金和資本配置方面的優勢,服務基層社區和鄉村。如桂陽村行將貸款資金投放農田改造、河道整治工程,慈利村行投放鄉村道路修繕,嵩明村行投放公益園及公廁建蓋、農村綠化改造項目……截至目前,35家滬農商村鎮銀行累計投放此類貸款5400余萬元,讓百姓切實感受到金融帶來的便利和社會效益,為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貢獻了力量。
滬農商村鎮銀行的十年,是與農村金融改革相伴相生的十年,是與城鄉經濟發展并肩同行的十年。展望未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共同富裕愿景和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全面推進,廣大農村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驅動,這也為滬農商村鎮銀行的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上海農商銀行作為主發起行,將堅定不移地推動村鎮銀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帶領滬農商村鎮銀行共同探索創新,持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打造開拓未來的‘價值密碼’。”徐力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