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9點,中郵理財郵銀財富添頤·鴻錦封閉式系列2022年第1期(下稱“添頤·鴻錦1期”)養老理財產品正式起售,成為養老理財產品第二批試點機構中的首期產品,計劃募集規模為30億元。
據了解,產品上線初期認購火爆,僅發售一小時認購額就達到20億元,一天認購額已經接近上限。
從產品設計特點來看,添頤·鴻錦1期起購門檻從前期既有產品的1元起購變為1分錢起購,業績比較基準為5.8%~8%。根據業內人士預測和試點機構理財經理反饋,部分其他第二批試點機構的新發產品也值得期待。
有養老理財產品認購門檻降至1分錢
此次添頤·鴻錦1期發售范圍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成都、長春、沈陽、青島10個試點城市。
今年3月,養老理財試點由“四地四機構”擴展為“十地十機構”,其中試點機構新增了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6家理財子。此次添頤·鴻錦1期也成為第二批試點機構的首期產品。
從銷售反饋來看,投資者的認購熱度和理財經理的推薦熱情均有明顯回升。此前一季度,因為股市和債市的波動,大量理財產品凈值回撤,當時有理財經理勸誡投資者,考慮到市場波動較大,建議謹慎投資。而此次郵儲理財新品上線,不少理財經理提示行情火爆,建議提前鎖定資金。有機構人士表示,在市場整體震蕩情況下,養老理財打出的普惠、穩健等標簽或更能吸引投資者,相比市場其他理財產品優勢明顯。
記者從產品說明書看到,添頤·鴻錦1期與前期已發行養老理財產品大同小異,為R2(中低風險)等級的5年期固收類產品,計劃募集規模為30億元,募集期限為8月3日~8月18日,業績比較基準為5.8%~8%。單個個人客戶持有金額與其他產品合計不得超過300萬元。
不同的是,從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4家首批試點機構所發產品來看,多數產品為1元起購,此次郵儲理財產品認購門檻直接降至1分錢。另外在收費方面,既有產品針對持有時間較短、符合提前贖回條件(一般為罹患重大疾病和購房需求)的客戶多數會收取一定贖回費,添頤·鴻錦1期則統一“暫不收取贖回費用”。
資產配置方面,該產品投資于固收類資產不低于80%,權益類資產和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不超過20%,與既有產品類似。在投資策略方面,添頤·鴻錦1期采用CPPI(固定比例組合保險)策略,通過計算組合的安全墊積累來確定權益資產的倉位,并確定權益配置占比的上限,可更好拉動產品預期收益。
中信證券研究部組合配置團隊指出,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主要以股債恒定比例策略、CPPI策略、目標風險策略為主,結合海外經驗來看,預計未來國內養老理財產品也將逐步加大目標日期類策略的探索。
整體來看,添頤·鴻錦1期延續了養老理財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的產品特點。普益標準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展望未來,養老理財產品也將不斷通過產品設計繼續強化這三大特性,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秉持長期投資理念,強化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策略,加強對國家戰略發展重點領域的資產配置;二是豐富產品功能,細化養老理財需求;三是發揮綜合化優勢,與養老產業深入融合;四是逐步拓寬范圍,惠及不同年齡層客群。
一大批新產品值得期待
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自2021年12月6日首批養老理財產品開始募集至今,已經有6家試點機構(包括合資試點機構貝萊德建信)累計發行33只養老理財產品。據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法規部主任綦相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截至今年5月末養老理財認購金額就已超過600億元。
另據中信證券(600030)研報統計,截至7月22日,28只存續養老理財產品中,招銀理財有存續產品3只,其存續規模約為243.8億,位列第一;其次是建信理財存續產品10只,存續規模約189.9億元,工銀理財和光大理財存續產品各有7只,產品規模略低。
另從投資類型維度來看,養老理財中固定收益類產品有20只,存續規模509.1億;混合類產品8只,存續規模76.3億元。
從試點規模上限來看,擴容后的養老理財試點規模整體提升至2700億元,其中新增的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6家試點機構的募集資金上限為100億元,首批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4家試點機構規模上限從100億元提升至500億元。
以此計算,多數理財子公司還有較大試點空間,其他尚未發行產品的5家試點機構尤其值得期待。
早在擴圍之初,新入圍的交銀理財就披露了新發產品設計方案,表示將根據“已老”和“未老”客群特色提供差異化產品,同時兼顧長期性、穩健性、普惠性等養老理財屬性,設計產品滿足5年期以上產品期限、1元起售、費率低于其他理財產品等特點。
中銀理財和信銀理財也紛紛表態,中銀理財稱正在根據監管要求進行養老理財產品的研發和報備工作;信銀理財則披露,公司前期已在制度保障、團隊搭建、產品設計與系統支持等各方面進行準備,將盡可能早地為理財客戶上線優質且具有特色的養老理財產品。
收益方面,養老理財產品整體表現較普通理財產品更為穩健,尤其在一季度市場下跌行情中較好地控制住了回撤。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目前已發行產品凈值均保持在1以上。以2021年底成立的四只養老理財產品為例,從中位數來看,2022上半年年累計收益2.32%,折算年化收益約為3.4%~5.7%。
雖然養老理財產品整體控制住了較優收益,但相比業績比較基準仍有差異。有機構分析,要達到4.8%~8%的預期收益率,未來養老理財產品對權益類的資產配置比例有望提升,非標資產在規定范圍內也有發揮空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