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國70城房價最新走勢。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一、二、三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數分別為0.3%、0.0%和-0.3%;同比漲幅分別為3.1%、-0.5%和-3.2%。其中,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30個,環比下跌40個;二手房環比價格上漲城市19個,環比下跌51個。新房價格同比上漲城市48個,同比下降22個;二手房同比上漲9個,同比下降61個。
在國家頻頻出手救市背景下,房地產市場行情持續筑底下探,局部市場有反彈跡象;但總體漲跌起伏,表現不一,兩極分化趨勢越發明顯。
為什么說房價兩極分化的趨勢越發明顯?因為全國城市經濟發展基礎和區域經濟復蘇韌性存在較大差異。一般來說,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人口高度聚集,經濟總量大,社會資源稟賦集中,房價雖然有些偏高,但居民住房社會購買力較強。這些城市作為房地產價格最敏感市場,本身就壓抑和積蓄部分住房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由于疫情和房企接連“暴雷”的社會影響,一線城市房價放緩上漲步伐,銀行住房按揭利率接連下調,一線城市限購、限售、限貸政策只要松一點“口子”,剛需客、投資客馬上蜂擁而至,房價勢必快速反彈。
相比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房價呈溫和中性,但區域價格差異較大。二線城市大多為省會城市,經濟基礎和發展潛力大,其中不乏重慶、成都、南京、杭州、濟南GDP上萬億中心城市。作為城市房價波動的次敏感區,其房價將隨區域房地產調控政策,央行、監管政策松動緩慢上揚;二線城市中西部省會城市如昆明、南寧、蘭州等經濟基礎相對較弱、產業布局相對單一,房價同比、環比均出現下降,拉低二線城市房價價格綜合指數。
三線城市絕大多數為經濟基礎一般,市場空間不大,是本輪房地產市場沖擊“重災區”。新建商品住宅除三亞、贛州環比、同比上漲之外,其他城市新建商品房毫無例外出現下降;二手商品房除無錫略有增長外,其他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同比均為負增長;這些城市房價目前仍處于震蕩下探階段。
7月房價變化有些超預期,這與個別房企“暴雷’和一部分按揭客戶聯合“斷供”不無關系。7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全力以赴保交樓、穩民生。各地頻繁推出保交樓、紓困房企措施,房地產市場信心進一步提振。從當前房價走勢看,一線城市房價或將延續增長態勢,二線城市房價將逐漸盤整修復,緩慢上行;三線城市房價或將繼續筑底下探,年內有望止跌企穩。一、二、三線城市房價兩級分化趨勢或將越加明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