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個月,央行再次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
9月5日晚,央行發布公告稱,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
該消息一出,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拉升近200個基點。
據悉,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就在今年4月25日,面對人民幣匯率持續下挫,央行釋放穩匯率信號,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由彼時的9%下調至8%。
針對此次央行降準,分析認為將有助于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境內金融機構為外匯存款繳存的準備金減少,有助于增加市場上美元流動性,并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當前受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影響,美元指數一度突破110關口,引發人民幣對美元被動性貶值。央行此舉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有利于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避免出現非理性的超調。”其補充道。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重要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工具。近段時間來,受多重因素影響,人民幣持續貶值,資金外流壓力增大。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釋放外匯流動性,增加市場外匯供給,從而進一步抑制外匯升值、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對于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指出,短期內美元對人民幣仍有一定壓力,但人民幣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運行。
董希淼認為,一年之內兩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傳遞出明確的政策信號,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推動人民幣匯率降低波動、回歸常態。從長期看,我國經濟基本面支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短期強勢美元對人民幣仍有一定壓力,但預計人民幣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運行,雙向波動常態化。
“國內散點疫情可控,保供穩價、紓困助企和穩增長政策支持,國內經濟穩步恢復,這是全球最大確定性。同時,我國供應鏈產業鏈恢復暢通,外貿結構優化,外貿企業提質增效,外貿韌性足,人民幣資產長期配置價值凸顯,國際收支將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彈性也已顯著增強。” 周茂華表示。
就在9月5日下午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在SDR籃子里,人民幣除了對美元貶值以外,對非美元貨幣都是升值的。美元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幣的升值幅度要大一些。所以,人民幣并沒有出現全面的貶值。
“目前來看中國外匯市場運行正常,跨境資金流動有序,受美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雖然有影響,但是影響可控。這既得益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比較強,另外也得益于中國的匯率機制。”其指出,“人民幣長期的趨勢應該是明確的,未來世界對人民幣的認可度會不斷增強,這是長期趨勢。但是短期內,雙向波動是一種常態,有雙向波動,不會出現‘單邊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