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進金融知識精準普及,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營造和諧有序的金融消費環境,2022年“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期間,中國人民銀行秦皇島市中心支行特開辟“以案說法”專欄,收集了與人民群眾生活消費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和講解,引導金融消費者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掌握正確的金融消費維權手段,有效保護自身財產安全。
案例二
銀行代客保管身份證引發投訴案
1
案情簡介
2022年1月10日,人民銀行某中心支行接到金融消費者宋某的投訴,稱其到A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孩子辦理社保卡時,銀行工作人員要求消費者把有效身份證件留下,第二天再來網點領取,宋某對此不認可,遂發起投訴。
經調查核實,宋某投訴內容屬實。A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因當時社保卡業務辦理量大、柜面人手緊張,以緩解柜面壓力、減少客戶等待時間為由,將需要辦理社保卡業務的客戶身份證等統一收集,集中辦理,確保第二天可以將社保卡交給客戶。A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及時向宋某進行了解釋說明,并及時為宋某辦理了社保卡。妥善處理宋某投訴的同時,人民銀行責令A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對代客戶保管身份證的行為進行整改。
2
案例啟示
本案中,銀行代客戶保管身份證不僅容易引發民事糾紛,而且為冒名開戶、盜用客戶資金等違法犯罪行為留下管理漏洞,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同時,銀行收集金融消費者身份證后集中辦理業務,可能導致金融消費者真實意愿無法得到體現、信息披露義務落實不到位,侵害金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金融機構應切實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將個人信息保護嵌入業務各環節、全過程,突出對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文件的學習培訓,提升員工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意識和能力,避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進一步強化內部監督檢查和風險排查,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秦皇島支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