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蘇州、青島放開限購新政“一日游”消息引發輿論關注。這一方面反映地方穩經濟大盤,保供樓的焦慮與糾結,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房住不炒”仍是當前的政策底線。
關于房地產調控政策問題,中央高層7月28日會議定調,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這個好理解,就是保障民生,維護市場秩序,不允許炒房哄抬房價。“因城施策”這個也很清楚,就是因地制宜有條件放松,而不是不加限制的全面放開。放松與放開一字之差,但含義卻大不相同。換句話說,工具箱里的東西可以隨便用,但落腳點必須滿足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一些二三線城市通過鼓勵三胎家庭購房、放寬人才引進、降低社保繳費期限等政策放松限購,一些城市甚至有選擇地放開部分區域,這些政策大張其鼓卻也相安無事。因為這些政策調整符合國家大政方針,放松限購師出有名。
而蘇州、青島的情況就不同了。這兩個城市是全國關注的熱點城市,在這些地方不加限制地全面放開限購,尺度顯然過大;如果不及時剎車“叫停”,其他二三線城市肯定會效仿跟進,炒房團也會死灰復燃,進一步助長房價上漲,這顯然觸碰“房住不炒”政策紅線。
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拉動內需的“發動機”,一旦“熄火”將影響到鋼鐵、水泥、基建等上百個上下游產業。從當下情勢看,二三線城市房地產需求動力不足,放開限購對大多數二三線城市來說,實屬無奈之舉。但放開限購的前提是堅持“房住不炒”。短期看,二三線城市只會循序漸進地放松限購,但絕不會赤裸裸地放開限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