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文指出,黨的十九大以來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將加快完善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的良性互動和有機結合,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
近年來,各銀行紛紛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發展全局、產品創新等各項工作之中,助力綠色產業、助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作為扎根湖湘本土的上市城商行,長沙銀行將綠色金融作為全行重點戰略,積極踐行和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助力地方綠色環保經濟發展和低碳轉型,實現自身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達298.57億元,較年初增加44.54億元。同時,長沙銀行重點支持自然保護、生態修復等綠色項目,探索低碳服務模式,積極打通綠色金融資金鏈,將綠色金融厚植民生福祉。
強基固本 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對于本土金融機構而言,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新的使命擔當。
作為湖南最大的法人金融企業,長沙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已深耕多年。自2016年起,該行便將綠色金融列入四大特色戰略品牌之一,堅持發揮湖湘綠色金融先行者作用。近年來,長沙銀行持續強基固本,深入推進綠色信貸體系建設,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行上半年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出臺碳排放擔保融資業務
產品,不斷拓展綠色金融業務。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長沙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已逼近300億元大關,達298.57億元,較年初增加44.54億元,保持穩健增長。
目前,該行已形成涵蓋綠色信貸、綠色投行等多個業務種類的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綠色產業基金等多個“綠色”產品。同時,積極創新推出碳排放權擔保融資產品,具象化體現本土企業的環境效益價值,持續加強自身在碳金融領域的品牌價值及影響力。
在綠色信貸體系建設持續深化推進的同時,該行圍繞節能、污染防治、清潔能源、清潔交通、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及生態保護等領域加大投放力度,重點支持了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項目、自然保護、生態修復及災害防控項目,綠色信貸規模持續增加。
目前,長沙銀行已先后支持通道侗族自治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項目、邵東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項目、寧遠縣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等節能環保、污水處理、環境治理方面項目,腳踏實地以金融力量守護湖湘碧水藍天。
增綠添彩 釋放綠色低碳新動能
在積極促進綠色信貸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長沙銀行同步打通綠色金融資金鏈,以更好地加大對綠色企業的支持。2021年,該行已成功發行5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進一步豐富綠色專項資金。同時,長沙銀行積極參與綠色債券投資交易、承分銷、做市等業務,加速綠色環保經濟發展和低碳轉型,并積極通過投行服務加大對綠色、碳減排等相關領域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產品的推廣力度,共推綠色產業發展,助力地方經濟增綠添彩。
立足于雙碳戰略的關鍵之年,金融機構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血脈,既是“雙碳”目標的直接參與者,也是“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持者。長沙銀行深植湖湘,圍繞打造“現代生態銀行”這一核心目標,將零碳生態融入自身生態的重要建設內容,構建起包括綠色信貸、綠色運營、綠色賦能、綠色文化在內的零碳生態體系,力爭率先實現自身“雙碳”目標,打造區域領先的零碳銀行。
在零碳生態理念指引下,長沙銀行不斷深化綠色運營,大力推動綠色辦公、數字化建設、節能降耗,宣傳綠色低碳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目前,該行正形成"智能柜臺、移動PAD、視頻云柜"智能+移動+遠程的有效互補、協同服務的網點新格局,涵蓋110多種自助交易場景,替代原窗90%以上的對客交易量,持續打造低碳運營服務模式。同時,長沙銀行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遠程坐席的"人機融合"服務模式,2021年遠程銀行全渠道智能替代率77.91%,同比增長14.44%,約替代人工313人。
2021年,該行作為湖南省試點銀行之一,首度編制并披露長沙銀行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業內人士指出,作為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之一,環境信息披露不僅有利于提升金融機構氣候環境風險管理水平,更有利于激勵和促進其更好地發揮金融中介作用,將更多資金配置到綠色低碳領域。
2021年,長沙銀行先后獲得了湖南省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評選的“融資創新產品獎”、2021年財聯社“綠碳先鋒”年度最具突破力銀行等獎項,推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環境效應不斷顯現。
綠色發展,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綠色金融是時代發展的使命擔當,也是金融業踐行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課題。作為綠色湖湘守護者,長沙銀行立足地方綠色經濟發展需求,不斷滿足實體經濟轉型帶來的綠色融資需求,探索出一條綠色零碳的長行發展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