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數據,截至10月19日,共計有30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國有六大行、招商銀行(600036)、光大銀行(601818)等股份行,以及部分城商行均設立了理財公司,還有4家合資理財公司:高盛工銀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匯華理財。此外,招銀理財也有一外資股東,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持股10%。
10月19日,法巴銀行發言人對外表示,銀保監會已初步批準該行與中國農業銀行成立一家財富管理合資公司,意味著第五家合資理財公司即將誕生,理財公司陣營將再添一員。
中國銀行(601988)理財市場規模巨大且在飛速成長。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統計,截至6月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7.72億元,占比95.09%,同比增長16.06%。
巨大規模和不斷增長的前景是外資進軍中國的動力之一,但對于習慣輕資產運營的海外機構來說,中國銀行理財子公司巨額的資本金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除此之外,外資對中國理財資管市場仍需要時間來加深了解。
新發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降
2022年是資管新規正式實行的第一年,銀行理財潔凈化起步在開端就面臨了來自股市和債市的雙重壓力。從新發理財產品的角度來看,今年1-9月銀行理財公司共發行4354只公募理財產品,其中2月、5月發行量最低,分別為356只和404只。從業績比較基準來看,相比于年初的3個月超4%的業績比較基準來看,后期理財產品普遍下調了業績比較基準,最低的為6月,跌至3.86%。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2022年1-9月,銀行理財公司共發行5705只理財產品(包括私募理財),其中發行量最高的前五分別是建信理財667只、中銀理財510只、信銀理財405只、青銀理財395只、工銀理財394只,其中建信理財未發行權益類理財產品。
從新發產品的破凈情況來看,固收類產品破凈占比偏高。新發行的產品運作至今,除未公布最新的凈值的3126只產品外,截至9月底共有213只產品破凈,即凈值小于1。其中,破凈數量較高的依次是招銀理財、平安理財、中郵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徽銀理財,破凈產品數量分別為22只、22只、21只、20只、19只、18只。
破凈的新發產品中有不少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69.01%。比如徽銀理財破凈的18只產品均為固收類;中郵理財破凈產品中有14只為固定收益類;平安理財、農銀理財均為13只;招銀理財有10只。
理財產品收益不及預期
截至9月底,全市場存續的公募理財產品共有10207只,開放式產品與封閉式產品數量幾乎對半分,分別為4874只和5333只。從風險等級來看,R2產品和R3產品占據絕大多數,分別有6220只和3729只,共占比97.47%。從投資期限來看,一年期以上的產品占超半數,為5525只,占54.13%。
權益類理財產品整體收益水平不及預期。從投資性質來看,固收類占主體,有8580只,占比84.06%,其次是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分別有1594只、22只、4只。不同投資類型的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顯示出了明顯差異。記者根據公布的業績比較基準下線測算,全部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利率為4.08%。其中,固收類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下線為3.99%;混合類理財產品為4.54%;權益類產品為2.09%。但從實際收益來看,三類產品目前的表現均未達到業績比較基準,整體產品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為1.04%。其中,固收類產品1.79%;混合類為-1.83%;權益類為-12.56%。
(數據來源:南財理財通)
分理財公司來看,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的產品發行數量依舊領跑,分別為1260只和959只,遠超其他理財公司。產品數量超500只的包括中銀理財、信銀理財、招銀理財、青銀理財、交銀理財,分別有785只、732只、679只、639只、613只。
建信理財高風險產品占22.63%,破凈比0.63%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對于投研團隊的宏觀分析能力、資產配置能力等要求更高,同時,這兩類產品也意味著要面臨更高的收益波動風險。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占比除貝萊德建信理財的60%外,最高的為工銀理財,為31.90%;這一比例超20%的還有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蘇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占比分別為29.26%、23.05%、24.36%、22.63%、21.15%。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理財公司在混合和權益類產品占比較高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較低的破凈產品比例,證明了其較高的投研和管理能力。
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市場破凈的公募理財產品共有572只,占比5.54%。其中,固定收益類215只、混合類343只、權益類12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2只。
目前,貝萊德建信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恒豐理財、民生理財、渝農商理財、青銀理財共6家理財公司無產品破凈。此外,建信理財在混合和權益類產品占比較高的情況下,破凈比極低,為0.63%,表現突出。中銀理財、交銀理財、農銀理財、華夏理財、蘇銀理財、光大理財的破凈比也較低,分別為6.88%、2.94%、4.61%、2.58%、4.73%、6.64%。
今年以來,公募理財產品整體獲得了正收益,但收益水平不高。根據可提取今年以來收益的5618只產品數據,今年以來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05%。分機構來看,今年以來平均凈值增長率最高的為南銀理財2.99%,超過2%的還有杭銀理財、徽銀理財、寧銀理財、平安理財、青銀理財、渝農商理財,分別為2.10%、2.44%、2.56%、2.50%、2.70%、2.91%。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