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晚,北京銀行公布2022年三季度報告。立足新發展階段,北京銀行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黨的新發展理念,積極、主動、創新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數字化轉型統領“五大轉型”,全力推進戰略轉型,強化全面風險管控,積極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實現了規模、效益、質量、品牌的均衡、穩健、高質量發展,向廣大投資者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業績答卷。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以穩健經營融入新發展格局,資產規模與營收質效持續向好。北京銀行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凝聚全行之力,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行,為各項業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截至2022年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上年末增長4.09%;存款總額較上年末增長10.06%,貸款總額較上年末增長4.96%;實現營業收入513.90億元,同比增長3.2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93.61億元,同比增長6.48%,資產規模穩健增長,存貸款規模穩步提升,經營績效繼續保持上市銀行較好水平。
堅守初心使命,服務國家戰略、服務首都發展、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市民百姓取得新成績。北京銀行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全面融入區域協同發展大局,主動提升區域金融服務協同和聯動水平,打造區域發展特色,三季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人民幣公司貸款增量占比72%,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北京銀行強化“首都銀行”的服務定位,全力服務首都重大戰略和重點工作,推動項目整體對接率達到70%,加快普惠線上轉型步伐,優化“銀稅貸”“普惠速貸”,拓寬“票易貸”申請渠道,上線“賬戶速貸”產品,促進小微企業投融資服務提質增效。截至9月末,普惠金融貸款余額1,643億元,同比增長389億元,增速31.0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6.24%;余額占比9.02%,同比提升1.76個百分點。北京銀行全面提升“市民銀行”服務特色,不斷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與便利性,建設新市民服務驛站,推出新市民專屬創業貸款“創贏貸”,上線三個月累計發放超30億元;持續打造工會卡“線上辦、在線換”的申換卡模式,工會服務“基本盤”進一步夯實,開展“京彩西品”消費幫扶活動,累計發行工會卡592萬張。
數字化轉型蹄疾步穩,在頂層設計和項目落地兩方面取得新成績,呈現出多點突破、次第開花的生動局面。三季度,北京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持續發力,牢固樹立“一個銀行(One Bank)、一體數據(One Data)、一體平臺(One Platform)”的理念,編制并發布了“數字京行”戰略體系,數字化轉型整體戰略不斷完善,全方位、一體化、可執行的數字化轉型戰略體系日趨清晰,為全行數字化轉型指明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全行發展力量。與此同時,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加速落地,持續強化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執行落實。上線愛薪通智慧薪酬平臺3.0,全新打造辦公、人事、薪酬、費控四大智能模塊,累計工資代發額同比增長7.4%;完成對公開戶流程再造,全流程開戶時長大幅縮減80%以上;統一數據底座項目投產上線,實現底層數據貫通,實現數據的“管理安全、統一可信、統一敏捷、統一服務、統一共享”目標,充分挖掘數據資產價值。
零售轉型全方位提速,持續夯實新零售戰略體系,打造“伴您一生”的銀行。三季度,北京銀行以數字化轉型為統領,持續打造以客戶體驗和價值創造為基礎的新零售戰略體系,零售銀行業務規模與盈利貢獻持續提升,業務結構不斷調優,財富管理業務快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多場景的智能銀行生態體系加速構建,品牌特色不斷強化,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發布“京螢計劃2.0”,全面升級兒童金融服務,“小京壓歲寶”銷量達25億元,“小京卡”發卡突破35萬張;“京螢計劃”兒童金融已累計服務超30萬家庭,榮膺2022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產業創新成果”獎、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發展潛力服務示范案例”獎等多項榮譽。截至9月末,零售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18.7%,占比提升超過6%;實現財富管理類中收13.7億元,同比增幅10%,代銷私募基金規模較年初增長52.4%,代銷保險規模較年初增長37%,中收創利同比增幅47%;AUM同比增長超過1,000億元,增幅12.8%,余額達到9,557億元,儲蓄日均存款較年初增長12.9%,其中核心存款增長23.3%;零售貸款突破6,000億元,經營和消費貸在個人貸款中占比達43%。零售客戶突破2,700萬戶,貴賓客戶數較年初增長8.1%,私行客戶數較年初增長14.8%;手機銀行客戶規模突破1,300萬戶,同比增長24%,MAU突破510萬戶。
持續升級GBIC2組合金融服務生態,客群基礎筑牢夯實,機構業務“護城河”更加穩固。北京銀行始終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優化“GBIC2”組合金融服務模式,高效鏈接政府服務、商行服務和投行服務,構建全方位、多元化服務生態,以服務帶動公司業務做大做強。深入推進客戶管理三大計劃,拓展戰略合作范圍,鞏固“基石客戶”合作優勢,穩固機構業務基本盤,340家總行級戰略客戶融資總量4,866億元,較年初提升560億元;加速推進數字拓客助力“倍增計劃”,公司有效客戶數21.1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38萬戶,增幅19%;在服貿會期間正式發布了上市企業金融服務方案暨“揚帆計劃”,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聚焦專精特新、擬上市及上市公司等客戶。截至9月末,人民幣公司存款規模再創新高,達13,312億元,較年初增長1,382億元,人民幣公司貸款規模9,852億元,較年初增325億元;供應鏈金融服務生態加速構建,上線數字化模型產品“線上采購貸”“線上訂貨貸”,并在醫藥、快消行業實現首單落地。投商行一體化服務生態持續優化,債券承銷業務深耕特色領域,截至9月末,北京銀行科創票據承銷規模在31家A類主承銷商中排名第十、城商行排名第一。多角色深度參與公募REITs的發行,三季度共計落地REITs項目4單,不斷豐富底層基礎資產類型,有效盤活存量資產。
持續提升特色金融發展質效,綠色、科創、文化金融優勢持續彰顯。三季度,北京銀行全力貫徹綠色發展的國家戰略,全方位打造綠色銀行,積極開展綠色債券投資與承銷工作。截至9月末,北京銀行投資各類綠色債券余額87.2億元,今年新增綠色債券投資31.8億元;承銷全國首單新能源領域科創票據;落地全行首筆碳中和支持貸款,助力企業綠色轉型。北京銀行持續創新綠色支付與綠色融資服務,發布數字低碳品牌“京碳寶”,整合推出企業碳賬戶與數幣錢包電子銀行服務。截至9月末,公司綠色貸款余額941億元,較年初增長466.11億元,增幅98.24%。北京銀行持續加大“專精特新”企業貸款投放,截至9月末,“專精特新領航貸”為北京市各類專精特新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超100億元,惠企1,000余家,在市經信局合作金融機構中連續位居北京市放款量第一。截至9月末,該行科創金融貸款余額1,795億元,較年初增216億元,增速13.7%;戶數8,592戶,較年初增1,535戶,增速21.8%。北京銀行持續作為唯一金融合作伙伴參與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榮獲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年度融資企業”稱號;組織參與“故宮以東”共創計劃發布儀式;國家文創實驗區支行揭牌。截至9月末,該行文化金融貸款余額714.04億元,較年初增79.86億元,增速12.59%,戶數3,524戶,較年初增316戶,增速9.85%。
多措并舉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業務結構持續優化,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體系更加完善。三季度,北京銀行金融市場業務穩中有進,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加強,成功獲批手機銀行銷售儲蓄國債(電子式)試點資格,成交銀行間市場首筆質押式回購匿名點擊(X-Repo)同業存單合約,作為主承銷商承銷北京市首批在北京證券交易所發行的地方債。截至9月末,該行金融市場管理業務規模2.91萬億元,貨幣市場交易總量32.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位居市場前列;同業客戶規模較年初增長16.83%;票據業務交易規模同比增長91%,實現票據買賣價差同比增長71%;利率債承銷量同比增長16.9%;證券投資基金余額同比增長23.04%,實現分紅收入同比增長17.37%;保險資金托管規模較年初增長30%,高于行業平均增速。目前,北京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在積極籌備開業;開業后,北銀理財將以支持國家經濟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為導向,嚴格落實監管政策要求,秉持穩健經營理念,扎實筑牢風險合規底線,強化核心能力建設,努力打造基于價值增值的資產管理體系,助推北京銀行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堅持以底線思維應對風險挑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持續提速,資產質量穩中加固。三季度,北京銀行聚焦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控,主要資產質量指標實現“四降一提升”,即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逾期貸款率、逾貸比環比下降,撥備覆蓋率上升。上線“冒煙指數”1.0,搭建“規則+模型+算法”的風控預警模式,實現“風險可視化、PC+APP端雙渠道、7*24實時監測查詢”三大功能亮點。“京行E警通”系統榮獲《銀行家》雜志評選的“十佳金融科技創新獎”。截至9月末,北京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78.98億元,較半年末減少12.31億元;不良貸款率1.59%,較6月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00.25%,較6月末上升5.32個百分點;撥貸比3.18%,具備足夠的風險抵御能力,資產質量呈現穩中加固的態勢。
面向未來,北京銀行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按照國家和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的戰略部署,堅持“真誠所以信賴”的服務理念,秉承“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收益、為員工創造未來、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企業使命,奮發有為,轉型發展,全力開創數字京行新局面,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篇章,走好北京銀行“二次創業”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