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ec2q"><blockquote id="yec2q"></blockquote></dfn>
<strike id="yec2q"></strike>
  • <samp id="yec2q"><tfoot id="yec2q"></tfoot></samp>
    <kbd id="yec2q"></kbd> <ul id="yec2q"><tbody id="yec2q"></tbody></ul>
  • <ul id="yec2q"><center id="yec2q"></center></ul>
    <ul id="yec2q"></ul><th id="yec2q"></th>

    發卡告別高增長 新規后信用卡能否“洗盡鉛華”

    2022-11-07 01:50:48 21世紀經濟報道 

    今年早些時候的逾期貸款部分或在年底逐漸轉化為不良,信用卡新規推出,行業“正本清源”,預計行業的不良率會出現分化。

    今年年初至今,銀行個人業務中最令人擔心的,就是信用卡了。

    這一方面是外部經濟形勢影響,另外就是疫情反復導致的居民較為低迷的消費意愿,直接影響到信用卡業務擴張。業內關心,信用卡發卡和業務增幅是否放緩,以及不良是否會飆升。

    記者發現,疫情等外部綜合因素會帶來信用卡質量一時間“泥沙俱下”,采訪中多家銀行表示不良均有所抬頭,但由于不良的滯后性,2022年上市銀行半年報、部分銀行三季報中信用卡不良一項未見明顯狂飆。

    今年早些時候的逾期貸款部分或在年底逐漸轉化為不良,信用卡新規推出,行業“正本清源”,預計行業的不良率會出現分化。對于某些資產質量較差、基本功不牢靠的中小銀行來說,下半年是個“坎”。但對于信用卡業務而言,也是洗盡鉛華,脫虛向實的一個契機。

    發卡增長溫吞,不良略反彈

    近期多家銀行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由于信用卡相關數據非三季報必須披露的信息,上市的6家國有大行和9家股份制銀行中,只有交通銀行招商銀行(600036)、平安銀行(000001)三家銀行披露了相關余額和不良率。

    相對于不良率幾乎沒變化的招行,交行和平安三季末不良率分別較上年末增加了0.45個百分點和0.16個百分點,相對可控。且由于這兩家銀行三季度末信用卡貸款余額已低于上年末水平,分母變小的情況下,不良率上升似乎也不意外。

    2022年上市銀行半年報更全面地反映了信用卡業務的變化,尤其上半年疫情反復,銀行業務更多波折。

    由于城農商行信用卡業務體量較小未納入統計序列,納入對比的是6家國有大行和9家股份制銀行。

    從累計發卡量一項來看,工商銀行多年穩坐頭把交椅,即便“宇宙行”已經維持了多年的發卡低增長。工行的累計發卡量在2018年底就達到了1.51億張,而2022年上半年末為1.64億張,三年半僅增長8.6%,且6月末較去年末僅增長0.61%。披露發卡量的銀行中,累計發卡量過億的有5家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601988)、招商銀行、中信銀行(601998)。發卡量過5000萬的第二梯隊也有5家,分別是交通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600016)、興業銀行(601166)和浦發銀行(600000)。

    發卡量較上年末增長率都較為溫吞,僅有華夏銀行(600015)一家超過5%,絕大多數銀行發卡增長在2%-3%之間,近年來大力向零售轉型的平安銀行增長率也僅有1%。回顧監管整頓網貸,市場需求涌向信用卡業務的2018年,當年財報中除了工行,幾乎每家銀行都有兩位數的發卡量增長,且股份制銀行中發卡量同比增長30%也不罕見。今年上半年,在客觀形勢和銀行業的主動收縮背景下,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增長顯然遠不如前。

    在透支金額方面,9家銀行微增,增長率均不超過4%,5家銀行出現下滑,其中工行較上年末下滑了將近5%。

    不良率方面,披露該數據的11家銀行中,10家出現反彈,僅有民生銀行一家與上一年持平,但民生銀行也是這些銀行中,信用卡不良率最高的銀行,為2.95%。反彈幅度看來,并未出現不良狂飆的情況,6月末較上一年不良反彈最多的是交行,0.46個百分點,不過三季末不良率又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在交行半年報發布會上,該行首席風險官林驊坦言幾個(貸款)大品種里面,信用卡的壓力相對比較大一點,并預估其中部分客戶可能在下半年會有一些風險的暴露。“但根據前期的經驗,我們認為影響是短期的,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和復工復產進一步恢復常態,相關不良率指標也會逐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我們對照了武漢地區2020年疫情初期,當地信用卡業務不良率是快速上升的,比疫情前上升了1.33個百分點,但隨著疫情緩解,居民收入恢復正常,不良率在當年就實現了明顯的下降。所以我們認為情況會有波動,但整體可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1家公布上半年信用卡不良率數據的銀行中,僅有農行上半年的信用卡不良率低于全行不良率,也就是說,多數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拖累了全行整體資產質量的表現。

    “幸存者偏差”

    這些數據能否反映整體信用卡行業的現狀呢?

    “這其中有幸存者偏差的因素。”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人士對記者表示,上市銀行均是資產質量較好的“優等生”,而在冰面之下的諸多中小銀行,今年以來信用卡不良的惡化程度會更加劇烈一些。

    他表示,其實在2020年之前,有些中小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就已經頗為受挫。這些銀行前些年搭乘互聯網的“東風”,通過大廠網絡導流的方式向自己輸送客源,一時間信用卡發卡量飆升,行里還表彰卡部門抓住了數字化轉型的機遇,甚至信用卡部門總在行里都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人物。而隨著疫情的到來,信用卡業務“退潮”,一下子就能看出誰在“裸泳”,有家銀行不良飆升之后,原本要得到提拔和重用的信用卡部門總,也自覺無趣跳槽去了其他銀行。

    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支付體系運行報告涵蓋所有銀行信用卡數據,更全面地反映了信用卡業務現狀。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42.85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0.98%,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有壓力。

    除了幸存者偏差之外,還有不良滯后的因素,一般來說信用卡透支后有20-50天的免息還款期,之后出現違約貸款要先計入逾期貸款,再不償還再計入不良,這個時間差導致上市銀行不良率暫時還沒那么“難看”。

    今年以來,另一個因素也延緩了不良的暴露。多家銀行業績報告中均出現這樣的一段話:“對受疫情影響出現臨時性經營困難或收入下降的客戶實施關懷催收、延期還本付息政策,與客戶共渡難關。”

    “在確保銀行本金不受損的情況下,對于能夠提供證明受疫情影響收入證明的客戶,可以提供一些關懷服務,免除一些利息,或者將分期拉長,比如12期變成24期或者36期,逾期催收相應地也會‘溫柔’一些。”一位華東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說。

    他也坦言,如果不這樣做,逾期率會更高一些,所以當期逾期率不能完全代表資產風險程度,還是要看存量客戶的質量。即便銀行的新增交易量及總體余額下降,但存量質量改善(不管是不是延期展期),那不良還是可控的。

    此外,發卡速度下滑也影響了不良暴露的時間,但該因素帶來的結果相反,一般是促使不良提前暴露。

    在消費金融崛起、銀行紛紛大舉向零售轉型的前些年,多數銀行的發卡量、交易額等指標增長“相當漂亮”,尤其是股份行。上述股份行人士說:“2017、2018年那會,發卡沒有兩位數增長,交易量年增長沒有30%,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信用卡的。有時候,競爭對手給客戶2萬的額度,只要拿著這個額度去另外一家銀行申請,立馬可以獲得雙倍授信額度。現在反思會覺得,為了盡快做大客戶規模,當時的做法確實激進。”

    然而,高增長背后,暗流涌動。在做到一定客群基數,獲客越來越難的情況下,發卡增速下滑導致信用卡整體資產分母擴張有限,而前期沖動發卡導致的違約情況增多后,不良率才開始“顯山露水”。

    不良資產管理領域資深從業者盛潔儷觀察到,信用卡催收最近業務量增多,她對記者表示,有兩個原因不容忽視:一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很多中小企業經營生產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員工,這與信用卡客群有很大重合,而逾期本來就是滯后的;二是今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即“信用卡新規”)正式落地,要求銀行對息費、聯名卡、靜止卡、以卡養卡等風控措施緊縮嚴控,預計會進一步抑制新增發卡量及放款余額,分母減少,存量的逾期還在,不良率會逐漸上揚。

    嚴打套現之后

    對于信用卡套現的嚴監管,也客觀上帶來了不良的波動,但這種波動是一種讓行業盡快出清、去蕪存精的必經之路,嚴監管也掀開了信用卡業務有序發展的一頁。

    在上述信用卡新規中,要求發卡銀行、收單機構、清算機構等各主體建立健全對套現、盜刷等異常用卡行為和非法資金交易的監測分析和攔截機制并依法采取措施。同時,收單機構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則要求準確標識交易信息,向清算機構完整上送并傳輸至發卡銀行業金融機構,便利發卡銀行業金融機構識別與判斷風險,保障信用卡交易安全。

    這顯示了監管對于套現的管控正在升級。信用卡新規中提到的過渡期為信用卡新規實施之日起2年,存量業務不符合規定的,應當在過渡期內完成整改,不過要在6個月內按照信用卡新規要求完成業務流程及系統改造等工作,改造后新增業務應當符合信用卡新規規定。

    事實上,年內已有多家銀行對信用卡持卡數量做出調整,并嚴控信用卡非消費類交易。

    8月8日,農業銀行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商戶交易管控的公告》,為了保障信用卡資金安全,進一步規范信用卡資金使用,近期將對信用卡在部分類別商戶的交易進行管控。

    8月4日,上海銀行(601229)信用卡中心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及溢繳款限制的公告》指出,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購房、投資、生產經營等非消費領域。同時,為防范信用卡被用于電信詐騙、洗錢等非法交易,上海銀行將對存疑的信用卡溢繳款(信用卡還款時多存入的資金或者存放在信用卡賬戶中的自有資金)使用及轉賬情況進行限制。

    7月18日,建設銀行也發布類似公告,明確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購房、投資、生產經營等非消費領域。

    此外,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601818)等紛紛限制信用卡持卡數量。

    8月,中國銀聯向收單機構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防控的工作通知》,要求按照“誰的商戶誰負責”原則,將套現風險防治的具體職責貫穿商戶準入、交易監測、調查核實、處置約束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

    10月27日,微信支付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防控的通知,要求服務商切實履行商戶管理主體責任,將信用卡業務風險管控措施貫穿商戶管理全生命周期,進一步強化信用卡套現等風險的異常交易監測、分析、識別與管控,加強商戶信用卡交易額度管理。

    “信用卡新規對于城商行、農商行的影響要大于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上述華東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說,城商行、農商行風控技術較弱,往往是套現者攻擊的對象。他指出,嚴厲打擊套現,短期內這些銀行信用卡的新增業務會有所下降,分母下降之后,不良率會上行,但整體資產質量會迎來修復期,漸漸地,逾期及不良資產的分子也會變小,最終帶來不良下降。

    “嚴控信用卡套現行為可以提前防止信用卡賬戶產生逾期或不良,最終提升信用卡資產質量。”上述人士稱。

    事實上,套現產業的膨脹一直是信用卡行業的一塊“心病”,也帶來了相當切實的危害——它讓銀行們無法掌握真實的數據,從而導致了整個風險定價系統的失靈。

    而銀行、支付機構之前卻選擇了“集體沉默”。原因在于,這條產業鏈上似乎沒有一個受害者。銀行們迎來了信用卡業務的大發展,而寄生于銀行卡刷卡產業鏈的支付機構、清算機構都因此獲得了相應的手續費收入增長。

    監管也并非不知道這條灰色產業鏈,亂象的另一面是,部分個體戶、小企業依靠套現獲取流動資金,并且在2018年現金貸嚴監管之時,套現也為其提供了一個緩沖地帶,消化了一些不穩定因素。況且信用卡好歹是銀行經營,還有一道風控,相較網貸,監管對銀行的業務還是更為放心。

    但這種沉默和失察也許會釀成大患。很多套現者以卡養卡,不定期在不同商戶大額消費,偶爾還有分期業務,通過包裝完美的賬單,最終一步步要求銀行提額,待卡額度足夠高時直接一筆套走,變成銀行的損失。真假摻雜的數據,也導致銀行風控模型一次次失靈。

    不良處置路徑多元化

    信用卡新規后還有哪些變數仍是未知數,為化解風險,信用卡的不良處置路則越來越多元和清晰。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上半年累計處置的不良資產較上年同期多處置接近2200億元。落實到信用卡上,其風險資產化解有這樣幾種主要形式:核銷、不良資產證券化和清收。

    2016年,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為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提供了新途徑。根據監管規定,零售不良貸款多為個人貸款,不可批量轉讓,而通過資產證券化這一創新手段轉移商業銀行零售類不良貸款,騰挪出更多的資產,對于銀行業來說是一個突破。

    根據銀聯數據整理,2022年上半年,共有10家銀行發行了18期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總發行規模為48.92億元。2021年全年發行的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共計38期,發行規模93億元,2020年、2019年的總發行規模分別為86.61億元和55.06億元。

    從發行單數來看,民生銀行上半年共發行3期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各發行2期,郵儲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各發行1期。從發行規模來看,招商銀行最高,2期發行規模共12.01億元,占到總發行規模的近四分之一,其次為中信銀行,2期共8.76億元。

    除此之外,學界、業界也在思考探索信用卡業務線上批量訴訟、快速處置不良的可能性。

    南昌大學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川撰文稱,2022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正式施行,本次修法正式將在線訴訟納入規范,結合202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在線訴訟規則》),在線訴訟模式已經成為了未來司法發展的趨勢。在線訴訟這一互聯網司法新模式為破解信用卡糾紛,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信息時代的解決路徑。

    “在線訴訟是將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于傳統訴訟模式之中的產物,以互聯網平臺為紐帶架構起爭議雙方主體與法官之間溝通的橋梁,打破了傳統訴訟的時空限制,在文書送達、信息傳遞、證據提交、異地開庭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成本優勢,與信用卡糾紛案件具有高度的適配性。”文章稱。

    盛潔儷對記者表示,法訴本來就是處置的一環,個貸及信用卡都是無抵押放款,牽涉的都是大體量的個人,而這個特性就牽涉到“批量”,但法院是否能承載這個批量還是需要技術及政策支持,目前看來是在嘗試批量訴訟,但實際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

    “流程線上化慢慢在落地,但因為參與方是法院,法院這端還需要建設或政策支持。”盛潔儷稱。

    (作者:周炎炎 編輯:周鵬峰)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精品国内片67194|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91精品手机国产免费|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国产主播精品福利19禁vip|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精品多人p群无码| sss视频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