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體系建設、公益慈善事業如何健康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有何影響,11月21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2年金融街(000402)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對上述問題給出解答。郭樹清指出,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最要緊的是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名實相符、運作安全的商業養老金融產品;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應積極發展公益信托;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總體風險完全可控。同時,郭樹清表示,我國仍然處于城市化的高峰時期和鄉村振興的起步階段,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很大的增長潛能。
鼓勵開發名實相符養老金融產品
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是改善社會領域供給的重要舉措。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口10.29億人,基金結余6.4萬億元。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覆蓋職工超過7000萬人,積累基金4.4萬億元。
第三支柱方面,郭樹清介紹稱,經過近些年的清理整治,目前真正具有養老屬性的保險產品快速增加,為人民群眾積累了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養老責任準備金。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一年來,投保人數超過25萬,其中包括4.7萬新產業、新業態勞動者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養老理財已發行49只產品,規模合計1000億元。
11月20日,特定養老儲蓄試點正式拉開帷幕,已有試點銀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5個試點城市開售首批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滿足一定年齡的本地戶籍居民可以購買。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的利率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的掛牌利率,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最高可達4%。
不久前,《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正式發布,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標志著個人養老金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郭樹清認為,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最要緊的是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名實相符、運作安全的商業養老金融產品。通過優化大類資產配置,設立收益平滑基金和風險準備基金,為不同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的群體,提供相匹配的養老金融產品。
應積極發展公益信托回歸本源
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上,郭樹清還提到了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對于增強社會領域投融資能力、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郭樹清認為,“我國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既有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我們應當有充分的信心,中國一定能夠把公益慈善事業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落實到金融機構方面,郭樹清強調,應積極發展公益信托。這是信托業的本源業務,國際上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在促進慈善事業規范發展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信托機制具有財產獨立、破產隔離、管理專業、運作高效等優點,因此應當積極推廣公益信托。
據了解,《慈善法》頒布以來,我國慈善信托迅速發展起來,累計備案總規模40多億元。從備案規?矗憬、廣東、甘肅居于領先。從備案數量看,浙江、甘肅、陜西名列前三位。
“這種情況既發人深省也令人鼓舞,經濟落后地區和發達地區都可以培育第三次分配! 郭樹清說道。今年4月初,監管部門向各家信托公司下發《關于調整信托業務分類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將信托業務劃分為資產管理信托、資產服務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北京商報記者此前獲悉,正式《通知》已陸續下發至各家信托公司,這也標志著信托業務分類改革陸續拉開了帷幕。
一位信托公司相關人士指出,未來信托公司將會形成這樣的業務局面,資產管理、資產服務和公益慈善等基本業務大家都能做,在此基礎上,各家信托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信托選擇一兩個方向重點拓展,做成特色業務。
理財產品總體風險完全可控
11月以來,國內債券市場出現明顯調整,部分理財產品也受到波及,導致部分理財產品出現了回撤。面對波動的市場行情,投資者焦慮情緒濃郁,為了避免收益在短時間內都被抹凈,不少投資者開始贖回理財產品,這也讓理財公司壓力陡增。
針對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的情況,郭樹清直言,“最近由于市場看好經濟恢復前景,債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發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這是市場自身調整表現,總體風險完全可控。另一方面,我們也持續關注到,現在個人投資者可選擇的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多樣,同時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復雜,需要很好地把握收益和風險的平衡”。
在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近日債市劇烈波動,主要是市場流動性有所收斂。股市和債市“蹺蹺板”關系比較明顯。此前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加之宏觀經濟波動,投資者偏向防守風格,部分資金為避險便流向債券類資產。而自10月底以來,資金面有所收斂,疊加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更加樂觀以及債券市場利率處于低位,導致近期債券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進一步導致配置債券的產品,如債基、銀行理財凈值出現回調。
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投資者如何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宣揚‘保本高收益’‘低風險高收益’肯定都是金融詐騙。”郭樹清強調,要持之以恒、不厭其煩地開展宣傳教育,讓人民群眾時刻警惕高息誘惑,避免上當受騙,以理性投資收獲合理回報,增加更多安全穩定的財產性收入。
為了安撫投資者情緒,多家理財公司均在近期發文表示,投資者可在當前時點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增加固收+理財產品的配置,以大類資產配置的方式應對單一債券市場的波動,力爭實現超額收益;新資金配置固收+,既能捕捉債券調整后收益率的提升效果,又能布局權益市場的長期價值,還能通過資產配置來優化整體波動。
我國仍然處于城市化的高峰時期
最近一段時期,海外媒體持續炒作中國“房地產危機”和“建筑業衰落”,對此,郭樹清表示,實際上我國仍然處于城市化的高峰時期和鄉村振興的起步階段,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很大的增長潛能。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此次講話回應了近期海外資本市場對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擔心,對于引導后續預期等具有積極作用。
嚴躍進指出,此次講話側重談到了房地產中長期的趨勢問題。從房地產發展的向好支撐因素看,城鎮化依然是較大的動力,包括農業人口市民化、新市民、教育城鎮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戶籍制度改革、縣域城鎮化等,都將對后續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在金融支持房地產方面,監管也在持續發力。近日,一份由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發市場關注。
從內容來看,《通知》包括穩定房地產融資、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推進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延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以及加大住房租賃金融等六個方面共計16條措施。
《通知》提出,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房地產企業一視同仁;鼓勵金融機構重點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業、資質良好的房地產企業穩健發展;金融機構要合理區分項目子公司風險與集團控股公司風險,在保證債權安全、資金封閉運作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原則滿足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支持項目主辦行和銀團貸款模式,強化貸款審批、發放、收回全流程管理,切實保障資金安全。
在穩定房地產融資方面,《通知》指出,支持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對于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在保證債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與房地產企業基于商業性原則自主協商,積極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進項目完工交付。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認為,此舉向個人住房貸款釋放了一定的積極、改善信號,通過合理放寬住房貸款政策,提升置業熱情,利于行業信心的修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