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25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在北京舉行2022年會,年會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一主題,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
農銀理財總裁段兵在會上表示,銀行理財行業面臨以下主要挑戰:
一是銀行理財差異化戰略定位的挑戰。資管新規后,國有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銀行率先成立子公司,大型銀行渠道網絡發達,客群規模龐大,類型多樣,因此大型銀行理財公司往往定位于提供全品類產品的全能型理財公司,但隨著市場逐步擴容,各類銀行理財公司陸續展業,差異化的戰略定位尤其重要。從國際先進資管市場經驗看,精品型資管機構往往可以另辟蹊徑、彎道超車,這些資管機構不以規模論實力,而以專注特定資產品種和特定策略深耕特定客戶群體,同樣擁有穩固的市場地位。
二是人才隊伍與市場化機制建設的挑戰。資管機構保持自身競爭力的根本是投資能力,提升投資能力的根本在于提升人才隊伍建設。理財公司誕生至今,各家公司都面臨著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這與缺乏成熟的人才培育機制有關。首先是缺乏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去培養專家型人才,同時,崗位資格篩選和上升機制有待完善。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國際領先的資管機構往往會通過有效的薪酬、股權激勵、科學的考核機制、適度的風險共擔機制等方式激發人才潛能,
三是信息系統建設與數字化運營能力的挑戰。目前,理財公司普遍存在科技系統支持薄弱的問題,限制了投資運營能力與渠道布局的發展。放眼國際市場,金融科技的革新正在重塑資產管理行業總體價值鏈,能夠針對性的賦能前端業務線,全面提升業務效率,拓展業務邊界,優化降低業務運營成本,同時提升風險管控水平,推動中后臺一體化建設及業務生態圈的打造。與此同時,科技加速了渠道端的變革,大型公司使用個性化、數字化分銷和投顧技術,為客戶提供多樣的投資選擇。
四是標準化資產供應短缺的問題。成熟的金融市場是資管行業發展的基礎。多元化的金融市場能夠孕育多樣化的策略,促進產品創新,為機構差異化發展提供空間。
五是風險管理工具缺乏。總體來看,當前國內市場除了資產端能量(音)不足以外,風險管理工具單一也是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之一。目前我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工具主要是基于信貸體系下的風險控制、風險規避、風險承擔和風險補充工具,對風險轉移、風險對沖等市場化的風險管理工具使用仍然較少,這與機構交易駕馭能力衍生工具的缺乏是密切相關的。
六是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問題。國際發展經驗看,市場是否可以長期帶來收益,是影響資管行業繁榮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美國為例,標準500指數在過去20年間漲幅超過3倍,良好的市場表現造就了整個資管行業的繁榮。相應的,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會反哺市場,為市場注入活力。
七是客戶對理財凈值波動的認知與風險承擔能力尚需提升。今年以來,多方面因素疊加,市場波動加大,恰逢理財全面實施凈值化管理,理財產品凈值波動雖然整體上表現相對較好,但對客戶帶來了一定沖擊,尤其是11月底、12月份以來,形成了客戶大規模贖回理財產品,并且對資產價格形成沖擊,這么一個惡性的循環。這與多年來銀行理財及存款的認知有關。目前,客戶仍難以接受銀行理財產品賠錢,甚至收益達不到預期都難以接受。
此外,段兵指出,銀行理財客戶更傾向于將理財產品作為現金管理工具,缺乏長期投資理念,因此,更在意短期業績波動,理財公司的投教之路仍然面臨較大的挑戰。應該結合商業銀行客群的特點,建立適應銀行理財的投教體系,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客戶基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