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密集發布2023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截至目前已經超過100家,其中有7家民營銀行。在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中,這些銀行的最新經營情況也隨之披露出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加上此前中關村(000931)銀行、振興銀行、億聯銀行3家銀行在官網披露了2022年三季報,目前已有10家民營銀行披露了截至2022年9月末/前9個月的相關經營情況。
從總資產規模看,2022年前9個月,這10家民營銀行中有5家出現了下降,還有2家增長不太明顯;從資產質量來看,有3家銀行不良率低于平均水平,僅1家銀行撥備覆蓋率高于平均水平;從凈利潤看,有5家銀行2022年前9個月的凈利潤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有1家凈利潤為負。
半數銀行總資產規模下降
從總資產規模看,包括網商銀行、三湘銀行、富民銀行、華瑞銀行、振興銀行截至2022年9月末的總資產規模低于2021年末,占據這10家銀行的一半;同時,金城銀行、藍海銀行總資產增長不明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民營銀行總資產增長放緩,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經過成立最初幾年的發展,民營銀行進入發展平緩期,對于做大規模的需求已經減弱;二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民營銀行對于發展環境的判斷趨于穩健,更加趨向于做實、做好指標。
“我們今年的主要目標就是深耕,服務好存量客戶,去年規模做上去了,今年要緩一緩。”早在去年年初,就有民營銀行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網商銀行在這10家民營銀行中總資產遙遙領先,去年前三個季度末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3732.62億元、3751.49億元、4199.45億元,可以看到主要是今年一季度下降較多,且資產負債表顯示主要與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有關,一季度減少728.18億元。
盡管總資產增長放緩,但這些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減。如,截至2022年9月末,富民銀行總貸款余額為382.53億元,2021年末為377.11億元,在總資產下降的情況,貸款余額仍繼續增長;金城銀行2022年9月末總貸款余額為392.81億元,2021年末為349.25億元,貸款余額增加額高于總資產增加額。
與此同時,億聯銀行、中關村銀行總資產規模仍保持相對較快增長,截至2022年末總資產分別為622.47億元、592.17億元。尤其是中關村銀行,去年前兩個季度末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521.72億元、553.58億元。
半數銀行前三季凈利潤已超2021年全年
從業績指標看,盡管總資產增長放緩,但多數民營銀行業績仍穩中向好。其中,網商銀行、億聯銀行、金城銀行、民商銀行、振興銀行2022年前9個月的凈利潤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中關村銀行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前9個月民營銀行凈利潤共計134億元。網商銀行營業收入、凈利潤指標與總資產類似,在這10家民營銀行中遙遙領先,分別為111.17億元、27.35億元。
金城銀行凈利潤則增長最快,2021年僅0.44億元,2022年前9個月已達到3.64億元,其凈息差高達5.69%,在這些銀行中最高。2021年為5.18%,明顯高于2020年之前,可以看到第一大股東更換之后,金城銀行在客群方面變化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億聯銀行、振興銀行2022年前9個月的凈利潤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主要是2021年全年凈利潤基數較低,分別為0.52億元、0.46億元。其中,億聯銀行2021年凈利潤增速為-76.54%,振興銀行仍在2020年虧損的恢復態勢中。
其他銀行方面,三湘銀行2022年前9個月的凈利潤僅2021年全年的一半,華瑞銀行則出現虧損,為-1.82億元。華瑞銀行2021年年報在民營銀行中最晚披露,數據顯示,2021年該行非利息凈收入虧損、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增加,今年前9個月凈息差為2.72%,大幅低于2021年的4.32%,可以看到虧損或主要與資產質量、非利息凈收入繼續虧損有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