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產的恒豐銀行即將換帥!
日前,山東省委組織部發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對擬任職干部情況予以公示。其中,現任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穎,“擬進一步使用”。這意味著,恒豐銀行這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即將換帥。
在此之前,恒豐銀行原黨委副書記、行長王錫峰已于2022年8月調任上市銀行青島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原黨委副書記、監事長張淑敏,2022年12月調任山東省委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正廳級)。短短半年時間,恒豐“三長”紛紛獲得重用,任職期間表現獲得認可。
臨危受命、成功實現風險化解
恒豐銀行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17年11月,原董事長蔡國華被查,恒豐銀行風險暴露。山東省委省政府成立恒豐銀行健康發展工作組,成立恒豐銀行臨時黨委,全面接管恒豐銀行工作。
在此背景下,分別出身監管系統、國有大行、省委部門的陳穎、王錫峰、張淑敏“空降”恒豐銀行,分別出任董事長、行長、監事長。
顯而易見,恒豐“三長”的首要任務就是推動恒豐銀行改革重組,避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據公開信息,山東省委省政府經過反復研究論證,確定了“剝離不良、引進戰投、整體上市”的改革重組路徑,得到了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委的支持和指導,并于2019年8月獲國務院批準。2019年12月,恒豐銀行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恒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方案》等議案,非公開發行1000億股普通股股份。其中,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認購600億股,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認購360億股,新加坡大華銀行和其他股東認購40億股。中央匯金由此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3.95%,山東省金融資管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2.37%,大華銀行持股3%。2019年底,恒豐銀行實現股改建賬,改革重組方案前兩步順利實現。
重組以來,恒豐銀行邁上發展快車道。根據恒豐銀行年報及官網信息,該行資產規模從2019年的10287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3萬億元,增長了近3000億元;營業收入從2019年時的137億元,增長至250多億元,接近翻番;凈利潤從5.99億元增長至67億元。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連續16個季度下降,其中2018年以來,新增貸款的不良率保持在0.14%的極低水平。
從數據來看,經過5年的努力,恒豐銀行已經徹底走出了險境,多項指標回歸主流股份行水平。有評論認為,恒豐銀行的改革重組,是在中央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山東省委省政府主導,在市場化、法治化框架內合力化解全國性銀行機構金融風險的一次成功實踐,打造了以市場化方式化解全國性金融機構風險的范例。2020年4月3日,在國務院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談及中小銀行規范治理時表示:“恒豐銀行已經從一家‘壞’銀行變成‘好’銀行。市場也沒有引起大的波動,非常平穩。”
公司治理實現質變
一家銀行的好與壞,不僅僅體現在經營數據上。拉長時間周期看,公司治理、經營理念等深層次的東西,更關乎其能否走得更穩、走得更遠。“相比發展業績數據,那些看不見的變化,影響更為深遠。”有市場人士表示。
金融機構具有較高的財務杠桿率,且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對這樣的行業,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健康發展的基石。三名“救火隊長”到位后,把重構公司治理作為涅槃重生的關鍵一步,聚焦“形神兼備”的一流公司治理目標,從無到有、一點一滴地搭建公司治理的“四梁八柱”, 制定了新的公司章程,打造了新的管理團隊,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以及各類主體議事規則、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基礎制度,打造了三會一層“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在恒豐銀行化解風險和完善公司治理過程中,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中央匯金給予了極大幫助。中央匯金不僅向恒豐銀行輸出了副董事長及多名董事,更輸出了一系列先進的公司治理理念。有接近恒豐銀行的人士表示,中央匯金在管理國有金融資本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許多制度,在恒豐銀行得到了較為有效的落地執行,恒豐銀行如今規范的公司治理,中央匯金功不可沒。
有接近恒豐銀行的人士表示,“三長”任職期間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整個高管團隊經營理念高度一致,干事創業的氛圍很濃,這幾年在數字化轉型、城市更新、專精特新等方面打了不少硬仗,市場口碑不錯。
接連獲批新牌照 業務版圖不斷擴大
恒豐銀行近幾年經營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接連獲批重量級牌照。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該行理財子公司、私人銀行專營機構、資金運營中心、深圳分行、廣州分行、合肥分行三家一級分行相繼獲批開業。這些牌照的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比如,私人銀行牌照使恒豐銀行成為全國第五家獲批持牌經營私人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同時也是興業銀行之后第二家獲批成立私人銀行專營機構的股份行。
在金融“強監管”的背景下,這些重要牌照的獲批,為恒豐銀行這幾年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監管部門對該行發展成效的認可。
從近期發展來看,這些新機構及相關業務保持了不錯的勢頭。從理財業務來看,截至2021年末,該行(集團口徑下)代理及受托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7.89%,主要是理財收入、投行類業務、代理業務、咨詢顧問業務收入增長。恒豐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后,在市場上大規模招兵買馬引起業內普遍關注,首款產品首發當日投資者認購火爆,開售半小時銷售金額達4億元,首日10億元額度被搶購一空。
良好的經營業績,也讓恒豐銀行近年來獲得了不少榮譽。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恒豐銀行排名較上年躍升13位,升至第122位,改革重組以來累計提升40個位次;先后獲評“數字化轉型創新企業”“中小銀行數智化創新先鋒”“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等稱號。
靜待繼任者浮出水面
總體來看,作為一家出過風險的金融機構,恒豐銀行重組以后的發展有目共睹。“三長”任職期間的業績,獲得了監管、市場的認可。至于已經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恒豐銀行未來將如何前進,則有待繼任者回答。
恒豐銀行作為山東省委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其主要領導任免有嚴格的程序。根據慣例,陳穎距離正式離開恒豐銀行還需經過一系列組織程序,程序走完之前還在恒豐銀行正常履職。之后這家萬億銀行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