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硅谷銀行破產關閉引發全球關注。
美國當地時間3月13日周一,被接管后的硅谷銀行系統重啟。3月14日一早,A股上市公司九安醫療(002432)公告,其在硅谷銀行的存款已可以全額使用,未受到損失。
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于12日宣布采取行動為硅谷銀行儲戶存款托底,所有儲戶13日起都將取得全部存款。美國硅谷銀行關閉事件的影響至今仍未停歇,但一位家人在美國從事創投行業的金融業人士告訴記者,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相關聲明的確是顆定心丸。
在此次美國硅谷銀行破產事件處理中,存款保險制度成為防范風險蔓延的重要一環,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際上,我國也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非銀金融行業也普遍建立了類似風險保障機制,并已經在多起風險處置中展現出獨特價值和作用。
存款保險制度作用顯現
在這個案例中,聯邦存款保險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布的一份聲明,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宣布關閉硅谷銀行,并任命FDIC為破產管理人。
3月13日,FDIC稱,已經采取行動保護所有硅谷銀行儲戶權益。當天所有存款已轉移至FDIC運作的過渡銀行。納稅人不會承擔與硅谷銀行決議相關的任何損失。根據法律要求,存款保險基金為支持未投保的存款人而遭受的任何損失,將通過對銀行進行特別評估來彌補。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數以千計的銀行倒閉,FDIC順應需求于1933年成立。其設立的初衷是維持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公眾信心。FDIC的資金來自銀行和儲蓄協會為存款保險支付的保費,為美國銀行和儲蓄機構的數萬億美元存款提供保險。
FDIC作為銀行存款的“保險人”,其主要職責是:1、為存款提供保險;2、審查和監督金融機構的安全性、健全性和開展消費者保護;3、推動大型和復雜的金融機構問題得以解決,以及進行破產管理。根據規定,如果銀行破產,存款人獲得賠償限額不超過25萬美元。
在硅谷銀行破產消息傳出的最初幾天,關于“硅谷銀行大額存款大幅縮水”的消息廣為流傳。但這次硅谷銀行的解決方案顯然超出了“存款25萬美元”限額,給不少存款人吃了定心丸。
實際上,由于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重大破產往往并不會采用硬破產形式。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張橋云撰文指出,美國1933年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至今近百年,發生的投保銀行破產案件幾千起。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存款人損失的存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主要原因是存款保險公司很少直接采用“硬破產”方式和現金賠付方式來處理有問題銀行,而是基本采用“兼并與收購(M&A)”,這樣,存款人實際上“無感”地換成了別的銀行的存款人。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美國大危機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負責運營。在參加存款保險的情況下,如果出現銀行因為破產等導致沒有償付能力,FDIC對小額存款人,即不高于25萬美元的存款賬戶予以全額賠付,超過上限的部分按照存款保險制度不予賠付,而是通過對銀行破產清算進行賠付。這次硅谷銀行出現擠兌風險后,為防止出現潛在的銀行業危機,因此實施了全額支付方式。美國之前就多次采用FDIC先作為接管人接管破產銀行,然后再選擇市場承接方的方式。
談及硅谷銀行事件帶來的啟示,婁飛鵬認為,硅谷銀行的資產結構相對單一,存款中機構客戶占比較高,面對市場出現不利變化風險應對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從金融監管的角度,引導銀行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同時,就金融保障體系而言,除了建好制度并且有效實施外,出現金融風險時的快速反應處置也很重要。
自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后,同樣位于硅谷的美國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近日被當地監管機構關閉,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一度遭遇擠兌。
對此,我國需要做好哪些預案呢?張橋云撰文認為,第一,當前除了繼續觀察美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動向外,保持我國銀行體系較充裕的流動性是首要應對措施。建議監管部門近期對銀行、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情況開展專項檢查。第二,重點關注國內“科技”相關企業,特別是與硅谷相關的科技企業狀況變化,確保供應鏈不中斷。
我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加入了存款保險
硅谷銀行破產事件中,可見存款保險制度對保護存款人利益和穩定銀行體系方面的特殊功效。
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也已運行近8年。2012年,我國《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明確了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險制度。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正式實施,標志中國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建立。
根據《條例》,存款保險是指投保機構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依照相關規定向存款人償付被保險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制度。
存款保險基金的來源包括:投保機構交納的保費;在投保機構清算中分配的財產;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運用存款保險基金獲得的收益;其他合法收入。我國的存款保險也是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3日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我們不斷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制機制。按照中央的部署,推動建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各省份都已經建立了省級領導牽頭的金融風險化解委員會,壓實金融機構及其股東的責任、監管部門的責任和地方黨政的屬地責任,形成金融風險防控的正向激勵。目前,全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加入了存款保險,我們的存款保險能夠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障。
金融體系行業基金參與多起機構風險處置
針對非銀金融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我國非銀金融行業也建立了相應的保障體系機制,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護投資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證券行業,早在2005年6月就發布了《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2016年6月1日起,修訂后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施行。2005年8月30日,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公司歸口中國證監會管理,負責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用途為:(一)證券公司被撤銷、被關閉、破產或被證監會實施行政接管、托管經營等強制性監管措施時,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債權人予以償付;(二)國務院批準的其他用途。
在保險行業,第一版《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于2008年頒布實施。后經國務院批準,修訂版《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自2022年12月12日起實施。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是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機構。
根據《管理辦法》,出現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可以動用保險保障基金:(一)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其清算財產不足以償付保單利益的;(二)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經商有關部門認定,保險公司存在重大風險,可能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金融穩定的。(三)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情形。
迄今,保險保障基金總共動用了3次,分別是新華人壽、中華聯合保險和安邦保險。其中,對于新華人壽和中華聯合保險的風險處置任務已分別于2009年和2015年完成,兩家公司此后均實現較好發展。新生的“大家保險”也已步入經營正軌。保險保障基金的較好維護了保險市場穩定發展,更保護了相關投保人保單免受經濟損失。
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則是中國信托業保障基的管理人。公司于2015年1月16日獲發營業執照,注冊資本115億元,主要負責保障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并依據中國銀保監會核準的經營范圍開展業務。公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按照市場化原則,預防、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促進信托業持續健康發展。在近期的安信信托(600816)風險處置過程中,信托保障基金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央行行長易綱近日表示,總的看,中國的金融業運行是穩健的,整個金融風險是收斂的,總體風險是可控的。我國的銀行業資產占金融業的90%以上,總體是穩健的。我們的外匯儲備多年來穩居全球第一。經過十幾年的持續努力,人民銀行在去年已經完成了歷史上承擔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改革成本的核銷任務,進一步夯實了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財務基礎,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一道,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的處置,對非法金融活動保持高壓,壓實各方風險處置的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校對:姚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