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微眾銀行媒體學院系列活動第二期在北京舉行,活動圍繞“科技自主創新助力銀行業數字化發展”的主題,討論了數實結合、優化金融科技治理等問題。
每經記者 潘婷 每經編輯 馬子卿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并強調了金融資源的重要性。
銀行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如何運用金融科技實現數字化發展已成為必答題。4月19日,微眾銀行媒體學院系列活動第二期在北京舉行,活動圍繞“科技自主創新助力銀行業數字化發展”的主題,討論了數實結合、優化金融科技治理等問題。
業內:金融機構亟需以科技為引擎加速數字化發展
數字經濟的作用愈發突出,《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2萬億元增至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6%,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32.9%提升至39.8%;在數據資源挖掘方面,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據產量從2.3ZB增長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大數據產業規?焖僭鲩L,從2017年的470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3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需直面數字化轉型機遇期,深耕探索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表示:“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金融機構亟需把握新一代智能化浪潮所帶來的機遇,以科技為引擎加速數字化發展,為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以微眾銀行為例,基于“開放蜂巢Openhive”技術,將單賬戶每年IT運維成本降低至2元,不到國內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通過全方位的科技應用。目前,該行已服務超過3.6億個人客戶和340萬小微市場主體,初步形成了商業可持續、成本可負擔的數字普惠金融模式。
加快金融與科技融合是推動社會分工深化的必然趨勢
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拓寬金融科技成果的轉化路徑和效率等,是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圍繞數字經濟與數實融合、金融科技變革,以及優化金融科技治理等方面,以宏觀視角闡釋了各類金融機構在運用金融科技加速數字化發展方面的現狀及趨勢。
楊濤表示:“加快金融與科技融合符合國際發展潮流,是科技推動下社會分工深化的必然趨勢。金融科技有利于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推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還有助于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信通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何陽介紹了當前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背景與形勢,分享了有關金融科技及金融業數字化的深入洞察,包括信創背景下的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規劃研究,以及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能力評估體系研究與金融業信創建設成熟度評估體系研究等。
何陽表示,隨著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金融行業監管不斷規范化,數字經濟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最新評論